节点文献
七年级数学综合实践领域中 “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校本化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是对七年级数学综合实践领域中“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校本化研究总结,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成果、研究反思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环节、有效策略、校本化途径。
关键词:七年级;问题探究;实施;校本化研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模式教学,能有效达成上述目标。问题探究模式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并发现新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的逐层深入研究,从而习得知识、经验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一、研究背景
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心中只有讲授法,热衷于教师讲、学生听、以灌输为主的接受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教师提供给学生大量题目,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使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提的问题呆板、没有启发性、没有层次性,思维容量小,这一切都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题组结合我校学情、校情,在七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构建“问题探究模式”,让学生结合情境,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意义
深刻理解“问题探究”模式内涵,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校情和学情实际,通过“问题探究”模式的研究,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构建“问题探究模式”的实施环节、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创造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研究目的
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行思维的移植和重新组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寻适合我校校情和学情的“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环节、策略和实施途径,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四、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问题探究”模式的实施环节
(一)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研究,发现创设问题情境比较好的的方法有:
(1)以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探究“探寻神奇的幻方”,通过讲“幻方”的由来:最早相传,在夏禹治水时,洛水河中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神龟,背上刻有美妙的图案,史称洛书。把龟背上的点用现在的数字翻译出来,就成为了三阶幻方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探究“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时,让学生们分组游戏;桌上有9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9张牌都反面朝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张、4张、5张、n张呢?
(3)以学生动手操作、探求规律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先让学生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
组成图形中含有1个、2个、3个、n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求规律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还可以通过“做一做”,“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类问题情境主要是从数学内部知识和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
(二)发现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连接处发现问题、引发迁移,对于大胆提问的同学,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对于提错问题的同学,不要批评,启发学生认识到“提错问题”的原因;对于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超过现阶段所学的知识范围的,可以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有待后面解决。
(三) 探究问题
探究学习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独立或者分小组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四)解决问题
经过探究过程,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并集体讨论、辩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共同探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 反思问题
经过自主探索后,学生有了活动的经验,让学生“议一议”,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对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与评价,学生主要阐述知识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经验教训,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对相关活动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将所获得的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六)深化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等开放性的问题,对问题进一步深化,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敢于怀疑书本,不满于获得的答案和结果,敢于向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敢于向老师发问,向生活质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善于独辟蹊径,实现创新。
2、 “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线。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高度活跃。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研究,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保证时间,引导学生探索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活动空间必须控制,增多学生课堂自主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去探索。教师要保持乐听的耐心,让学生在尊重中大胆探究。
3 、“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校本化途径
结合我校校情和学情,“问题探究”模式在我校实施的途径有:
(1) 课堂上开展“问题探究”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合作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达到问题解决、知识深化的效果,不断地通过探究学习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 课外开展“问题探究”模式
教师精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中的问题提示,先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
五 研究反思
在模式的研究构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观点,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反思:
(1)问题探究模式中,问题设计还缺乏层次性、启发性。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只是形式上互动,课堂活跃、气氛热烈,但部分学生不深入思考。
(2)在问题探究模式中,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讨论,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的课题,是一个在理论上、实践上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课题,我们愿意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探索、研究、发展、总结、提高,使问题探究式教学能更普及、更典型、更成功,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本学校、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任加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设问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4)
[2] 张宇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中学数学》 2020,(06)
[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本论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以校为本小课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实施的校本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号:2010025
关键词:七年级;问题探究;实施;校本化研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模式教学,能有效达成上述目标。问题探究模式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并发现新问题,促使学生对问题的逐层深入研究,从而习得知识、经验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
一、研究背景
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心中只有讲授法,热衷于教师讲、学生听、以灌输为主的接受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探究;教师提供给学生大量题目,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使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提的问题呆板、没有启发性、没有层次性,思维容量小,这一切都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题组结合我校学情、校情,在七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构建“问题探究模式”,让学生结合情境,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意义
深刻理解“问题探究”模式内涵,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校情和学情实际,通过“问题探究”模式的研究,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构建“问题探究模式”的实施环节、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和创造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研究目的
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行思维的移植和重新组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寻适合我校校情和学情的“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环节、策略和实施途径,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四、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问题探究”模式的实施环节
(一)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研究,发现创设问题情境比较好的的方法有:
(1)以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探究“探寻神奇的幻方”,通过讲“幻方”的由来:最早相传,在夏禹治水时,洛水河中出现了一只巨大的神龟,背上刻有美妙的图案,史称洛书。把龟背上的点用现在的数字翻译出来,就成为了三阶幻方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探究“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时,让学生们分组游戏;桌上有9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9张牌都反面朝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张、4张、5张、n张呢?
(3)以学生动手操作、探求规律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整式的加减时,先让学生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
组成图形中含有1个、2个、3个、n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求规律的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还可以通过“做一做”,“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这类问题情境主要是从数学内部知识和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
(二)发现问题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连接处发现问题、引发迁移,对于大胆提问的同学,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对于提错问题的同学,不要批评,启发学生认识到“提错问题”的原因;对于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超过现阶段所学的知识范围的,可以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有待后面解决。
(三) 探究问题
探究学习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独立或者分小组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四)解决问题
经过探究过程,学生个人或者小组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并集体讨论、辩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共同探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 反思问题
经过自主探索后,学生有了活动的经验,让学生“议一议”,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对获得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与评价,学生主要阐述知识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经验教训,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同时对相关活动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将所获得的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六)深化问题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等开放性的问题,对问题进一步深化,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敢于怀疑书本,不满于获得的答案和结果,敢于向常规解法质疑、评价、拓展思路,敢于向老师发问,向生活质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敢于异想天开,善于独辟蹊径,实现创新。
2、 “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线。教师要适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高度活跃。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研究,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保证时间,引导学生探索
陶行知说:“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的解放。”也就是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活动空间必须控制,增多学生课堂自主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思考、去探索。教师要保持乐听的耐心,让学生在尊重中大胆探究。
3 、“问题探究”模式实施的校本化途径
结合我校校情和学情,“问题探究”模式在我校实施的途径有:
(1) 课堂上开展“问题探究”模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合作探讨,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达到问题解决、知识深化的效果,不断地通过探究学习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2) 课外开展“问题探究”模式
教师精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中的问题提示,先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
五 研究反思
在模式的研究构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想观点,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反思:
(1)问题探究模式中,问题设计还缺乏层次性、启发性。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只是形式上互动,课堂活跃、气氛热烈,但部分学生不深入思考。
(2)在问题探究模式中,给学生时间去思考、讨论,导致课堂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总之,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的课题,是一个在理论上、实践上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课题,我们愿意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探索、研究、发展、总结、提高,使问题探究式教学能更普及、更典型、更成功,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为本学校、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任加芬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设问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4)
[2] 张宇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中学数学》 2020,(06)
[3]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本论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0以校为本小课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实施的校本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号:2010025
- 【发布时间】2021/11/5 20:03:41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