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想搞好作文教学,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小学生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多创造自主写作的环境,其次要激发兴趣,不拘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的快乐,再次要注重积累,让学生做到“有米可炊”。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引导;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教师头痛。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可是最后能写好文章的学生还是太少了。我们只有让同学们获得了快乐,才能够激励他们的奋斗精神。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积累有着直接关系。本人就几年来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与各位教师共勉。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作为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也较为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作为教学。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段情景的模拟,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由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由教师讲评。在情景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应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情节和人物的观察,以此作为作为的写作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应当对于学生的角色扮演的情节和观点进行固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造,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阐述角色以及演绎情节,从而也就能够获得多个层面的总结和发现。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相应的从多个角度对情节模拟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模拟“拾金不昧”这一主题的情节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模拟情节,可以使得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着更多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作文的基础是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词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词语,积少成多,循序渐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感到为难,不知道写什么,感觉脑子里空空的,这种现象很常见。因此,语文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材料和内容,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而且了解的事情记叙,或者是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是自己的见闻进行表述等等,都可以是小学生的写作范围。每一篇作文都有它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通过思考判断,发现其中的本质思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适当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写人的文章当中,指导学生要分别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在写记叙事情的文章中,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尾,要描述清楚。在描写景物时,注意描写顺序,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顺序进行。
三、教会孩子们要热爱生活,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寻找快乐
生活是海阔天空、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而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应要从观察开始。在生活的每一刻,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如一棵草,一朵花,一只小鸟学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用心观察着,可这些印象他们可能很容易就遗忘了。我们可以利用语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讲讲身边的事,引导他们有意识的思考、观察。但学生的观察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老师要引导他们有意观察,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互相交流。一篇课文也可能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画杨桃》一文中,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都觉得好笑,但老师却严肃的说,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好笑,他还叫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看就知道了。从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事物的外表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不同角度观察样子就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秋天的田野让学生们觉得很美,那我们就领学生们去观察、体会金色的稻田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细细观察中体会到一望无际的金色稻海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春天是美丽、迷人、播种的季节,我们就让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山间,走进农家,去观察春,去体会春,去领悟春这样的有意观察,相信学生再写作文时便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他们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他们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在生活的海洋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地观察这些素材,会让他们的作文因生活而闪亮,写作文再也不是头疼的事,而是快乐的、有意义的事了。
四、应用模仿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受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更偏向于漫画等字少的书籍。看到满篇文字,很多小学生不由地会心生胆怯,更别提要他们去写作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早期可以让学生们模仿造句,如很多词是有多个含义的,可以分别造不同的句子,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给课文写一段“后续”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做的“后续”往往会让教师为之惊叹,因此,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们的赞美,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五、评价修改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教师在修改时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保留孩子的意愿,不大篇幅地进行改动,多给予鼓励。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停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引导;培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教师头痛。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可是最后能写好文章的学生还是太少了。我们只有让同学们获得了快乐,才能够激励他们的奋斗精神。是否能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积累有着直接关系。本人就几年来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与各位教师共勉。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这也是提高学生作为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通过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也较为适合应用于小学语文作为教学。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段情景的模拟,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由各个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然后由教师讲评。在情景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不仅参与到角色扮演过程中,更应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情节和人物的观察,以此作为作为的写作素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不应当对于学生的角色扮演的情节和观点进行固化,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进行自我创新和改造,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阐述角色以及演绎情节,从而也就能够获得多个层面的总结和发现。这样一来,教师也可以相应的从多个角度对情节模拟情况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模拟“拾金不昧”这一主题的情节时,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模拟情节,可以使得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着更多的素材。
二、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作文的基础是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积累词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积累词语,积少成多,循序渐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感到为难,不知道写什么,感觉脑子里空空的,这种现象很常见。因此,语文教师就得引导学生如何积累写作材料和内容,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自己身边发生的而且了解的事情记叙,或者是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是自己的见闻进行表述等等,都可以是小学生的写作范围。每一篇作文都有它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通过思考判断,发现其中的本质思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适当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写人的文章当中,指导学生要分别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征。在写记叙事情的文章中,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尾,要描述清楚。在描写景物时,注意描写顺序,比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顺序进行。
三、教会孩子们要热爱生活,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寻找快乐
生活是海阔天空、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而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应要从观察开始。在生活的每一刻,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如一棵草,一朵花,一只小鸟学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用心观察着,可这些印象他们可能很容易就遗忘了。我们可以利用语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讲讲身边的事,引导他们有意识的思考、观察。但学生的观察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老师要引导他们有意观察,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互相交流。一篇课文也可能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画杨桃》一文中,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都觉得好笑,但老师却严肃的说,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好笑,他还叫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看就知道了。从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了事物的外表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不同角度观察样子就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秋天的田野让学生们觉得很美,那我们就领学生们去观察、体会金色的稻田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细细观察中体会到一望无际的金色稻海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春天是美丽、迷人、播种的季节,我们就让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山间,走进农家,去观察春,去体会春,去领悟春这样的有意观察,相信学生再写作文时便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他们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他们的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在生活的海洋里,有着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地观察这些素材,会让他们的作文因生活而闪亮,写作文再也不是头疼的事,而是快乐的、有意义的事了。
四、应用模仿教学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很多学生因为受识字量的限制,在阅读中更偏向于漫画等字少的书籍。看到满篇文字,很多小学生不由地会心生胆怯,更别提要他们去写作了。为了消除这种恐惧感,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写作就如说话一样,可以多多采用模仿的方法。早期可以让学生们模仿造句,如很多词是有多个含义的,可以分别造不同的句子,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或者小段落,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给课文写一段“后续”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做法,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因为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世界的主观理解,做的“后续”往往会让教师为之惊叹,因此,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们的赞美,给他们肯定和鼓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
五、评价修改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教师在修改时应尊重孩子的想法,尽量保留孩子的意愿,不大篇幅地进行改动,多给予鼓励。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停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也一定能克服学生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 【发布时间】2021/11/5 20:04:59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