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作者】 尹跃红

【机构】 宜宾市鲁家园幼儿园

【摘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学习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始于萌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的成型期, 也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如何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之中,成为我们幼儿教育从业者所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营造传统节日氛围

要想在幼儿园中有效营造传统节日氛围,可以通过搜集节日资源以及设计节日活动的方式进行体现。教师可以在相关节日之前将传统节日的内容以及起源通过图片、海报以及文字描述等方式进行展现,以此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进而使幼儿有效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当节日来临之际,教师与幼儿进行讨论交流,一起进行节日环境创设[1]。比如在春节的时候一起布置中国结、窗花、以及对联等;端午节一起制作粽子卡片、包粽子,以赛龙舟为主题进行海报制作、组织赛龙舟;元宵节时,教师可以带幼儿共同制作花灯,猜灯谜等,让幼儿在传统文化渲染下收获喜悦。

二、重视节日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盼

 1.幼儿园大环境的创设。 美好的环境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充满节日气氛的环境更能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期盼和向往。我们注意积极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氛围,例如,我们把二楼大厅吊上红绸布、红灯笼、中国结;二楼走廊挂满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的剪纸吊饰。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审美气息,感受到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民间艺术氛围。每个班级由教师根据当前节日与幼儿共同精心设置各具特色的环境。一方面体现了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幼儿的制作过程,整个环境布置,色彩力求丰富,形象力求可爱,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 2.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 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我们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同时还开辟了民间艺术活动的区域,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游戏性、活动性”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艺术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如,大三班设置了刺绣角,让幼儿在餐后活动或区域活动时欣赏成品或自由刺绣;大一班的美工区投放中国结和绳子,让幼儿在感受中国结之美的同时也练习编织中国结。再如,大二班的广彩角、大四班的剪纸区、中班级的民间剧场、小班级的故事舞台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每天安排区域活动的时间,将民间艺术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使幼儿潜在的艺术天分在讲故事、做手工、玩游戏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代表,它具有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概括性和跳跃性等特征。特别是近体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等格律,在遣词造句中力求精炼,因此朗朗上口,节奏优美。幼儿诵读古诗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能让幼儿在体味古诗的优美意境中,让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璀璨的民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绽放光芒,所以后世的人很尊敬它,称它为“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等就是这样的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幼儿是在环境中学习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诵读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含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的创设,是通过物品的摆设、墙饰和一些辅助教材来实现的。例如:在区角中增加国学经典作品的读物;墙饰上布置一些《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图片、名句;张贴古诗文的图画等等,让幼儿置身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精神环境的创设上也不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而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不断累积。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读经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成长的需要,是一种习惯。只要按计划,每天早晚读一段,坚持下去就行了。可以利用早晨来园、中午进餐前、下午离园前等不同时段,带领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集体诵读。幼儿长期坚持诵读,有利于积累知识,诵读过程中书声琅琅、情绪昂扬、也营造出了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激发培养了幼儿对经典诗文学习的兴趣,使幼儿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

四、将传统文化融于幼儿园早操活动中

幼儿园早操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我园的早操中也融进了传统文化的元素,整个早操活动以“健康、运动、快乐”为宗旨,以“中国风”为主要基调,而在乐曲的选材、操节的编排、自由活动的形式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老师们的匠心别具。在操节的选择上,我们融进了传统的武术操,在器械选择上有扇子、绸带、秧歌帕、龙、狮等。在乐曲的选材上,老师们精心挑选了《金蛇狂舞》、《阿里山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既有民间乐曲,又有民歌来突出“中国风”。整个早操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促进了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而且还弘扬了我们中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了爱国情操的熏陶。

五、开展游戏活动,提升传统文化教育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生性爱玩好动,游戏正是能满足幼儿的自由、快乐和满足的活动,传统文化中的幼儿游戏历史悠久,是为中华民族子孙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传统文学贯穿到幼儿的游戏中,如在开展语言游戏中,通过玩“送字宝宝回家”的游戏,开展姓氏教育,让孩子认识单姓和复姓的无别,也让孩子了解中国的姓氏,同时也加深对自己家族姓氏的了解,知道自己姓名的由来。为培养孩子的礼仪行为,我们将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在游戏的设计中,我们不仅需要孩子克服困难,还需要与别人的合作才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在游戏《帮帮你,帮帮我》中,先由孩子自由表现自己,再去帮助别人,然后让别人帮助自己,这样在游戏的同时培养了幼儿对同伴的情感,培养了幼儿关心、尊重小伙伴的情感,同时也感受到被别人帮助的快乐,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活动和游戏中尽情开放。

六、在探究体验中学习民间工艺

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反映了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为了让孩子了解、学习、传承,这些传统工艺,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把这些工艺重现在幼儿的生活中。例如,我们利用六一开展了一次大型活动,利用每个班的教室开设了许多民间游戏坊,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每个活动,通过多种材料、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体验中国人的伟大智慧,从而为做中国人而自豪。

 七、家园共育,引导家长参与园本特色教育

通过亲子活动,让家长们亲身感受孩子在活动中的愉悦和进步。通过和孩子一起剪纸、染纸、编织、表演,家长看到孩子动手能力、专注力、审美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进步,他们更乐于为班级活动收集资料,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创作的快乐。[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统文化教育从幼儿抓起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习国学经典,让孩子们都能成长为品德高尚、知识广博、健康快乐的栋梁之材!

  • 【发布时间】2021/11/13 16:46:02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