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者】 吴先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龙华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何学好小学数学?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动力,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使难学变为易学。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的直接动力。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关键是要让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不但轻松愉悦的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文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惟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三、在教学中穿插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奇心强,喜欢玩游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教学和游戏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书本上的知识,学生靠死记硬背机械的记忆,这样会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会对数学学习的排斥感。而灵活多变的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同桌之间合作,通过实际动手剪、拼得出结论,这样对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对积的小数位数容易弄错,我在教学中穿插儿歌来记忆:“小数乘小数,方法同整数。算完积以后,回头看乘数。乘数有几位,点上积小数。如若积位少,用0来补足。”这样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
  四、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具有很强的引导,召唤和激励作用.运用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要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且设计出一步步逼近目标的合理又可行的目标序列,让学生在一个个小的成功的鼓舞下,在学习结果的诱惑下,始终保持适当的学习预期和激情。
  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的关心和机会。李某某是我班一位数学学习困难生,刚接班时,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在四五十分徘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经多次教育都没什么效果。一次数学课上因为所教内容比较简单,我就叫他起来回答,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就在课堂上大加表扬:“很好,这说明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就一定能行。下次考试一定能考及格。”渐渐的,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课了。课堂上,只要他能回答的问题我也尽量让他在课堂上表现一下。时间长了,他自己也愿意主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渐渐的他对学数学又产生了兴趣,在接下来的一次小测验中他果然考及格了。一次课堂上,一道题目出来后,他又举起了他的右手,在老师的帮助下,他顺利并完整地讲出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这时,我见机问同学们:“他聪明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聪明(全班鼓掌)”,“这说明只要你们肯动脑筋,你们都可以学好数学。过去有的同学数学成绩差,并不是因为你们不行,而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我相信李某某同学下次考试一定能考到70分以上。”我借机发挥的一番话,不但激励了那一位同学,同样也激励了全班同学。接下来我对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逐一帮助他们制订学习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让他觉得目标的实现并不难,在他们体验到实现目标的喜悦之后在帮助他们制订下一个目标,让他们在目标的引领下步步前进,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21/12/4 14:39:38
  • 【点击频次】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