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的探讨

 

【作者】 郭 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课堂导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奏好课堂导入的曲调,做到妙“导”生辉呢?本文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的方式和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实效性
  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挚领的重要作用,教师如果能够设计出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导入方式,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得以强化,从而为课堂内容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就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点明本课的课题及所要学习的内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而当一些新授信息技术的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直接导入法正是因为其“开门见山”而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新知识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因此,直接导入法不宜多用。但在新课内容较少或较容易,或者是练习课时,可选择性的采取这种方法。
  二、情境创设法
  即教师先设计一种虚拟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美国一位历史老师上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节时,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先让学生坐在教室里考试,然后又要向学生收取高昂的试卷费,学生非常不满,准备罢课,这时教师才:“同学们,不要紧张,刚才只是我和大家开的一个玩笑,当我向同学们收取高昂的试卷费时同学们情绪如此激动,那么,当英国殖民者不断增加美国人民的各种税费时,美国人民会怎样?”同学们立即提出要用武力反抗,这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己经在收试卷费的这个情境创设中完成。
  三、故事导入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讲故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家知道信息技术课程中《修饰文字》一课内容枯燥,学生不很感兴趣。开课时教师以大头儿子为主人翁,编了一个关于大头儿子获了奖却因为奖状字体、字号、颜色不好看而大哭。最后在小头爸爸的帮助下,借用电脑修饰成漂亮奖状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了修饰文字的学习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悬念导入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内容感到好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加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鼠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环节,“同学们平时要读完一本书,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有人说两三天,有人说要一个星期,“可是老师看完一本书只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哦!”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为学生留下一个“老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悬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跟着教师学习如何使用鼠标,通过悬念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五、复习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如对旧课知识进行扼要总结,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如在学习启动“画图”程序和认识“画图”窗口的各部分名称的时候,我就是先让学生演示已经学过的“写字板”程序的启动方法,并指名说出“写字板”窗口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启发学生:““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与“写字板”基本相似,你能试着自己启动吗?这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尝试出打开画图程序的方法,从而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并促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迁移。
  六、作品导入法
  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某一作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导入新课。在实际操作中,出示的作品可以是一项完整的范例作品,从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出示一项不完整,甚至带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明确可以采用将要学习的知识来改进它。不管采用哪种作品,都要求出示的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
  作品导入法的教学效果较好,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并有可能因为喜欢上作品而喜欢上本课的学习。相对来说,作品导入法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作用会很持久。
  总之,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殿堂。
  • 【发布时间】2021/12/4 14:43:15
  • 【点击频次】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