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前美术教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学前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塑造孩子心理、培养健全人格的奠基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美术教育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旨在以美术文化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提升其审美与人文素养,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幼儿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同时,更要懂得保护、引导幼儿的美术兴趣,创设艺术环境,科学实施学前美术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美术兴趣;美术教育活动;艺术环境
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提升其审美与人文素养,是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幼儿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科学引导孩子的美术创作表现活动,努力给幼儿创造美术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将美术教育融于生活、寓教于乐.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特征。学前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可以相应的将学前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着眼于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教育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着眼于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
二、从生活入手,激发创作欲望
从生活入手,激发创作欲望。例如,笔者在贫困山区支教时一位中班小朋友画了一辆颜色鲜艳的大校车,图画当中,蓝天白云天气晴朗,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乘坐着校车来上学,画面充满童趣,很有特色。她为什么会画一辆这么大的校车呢,孩子们怎么会这么高兴呢?这是因为这所幼儿园没有校车,所以他们很渴望能有一台校车,因而以绘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导入以生活主题表现,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 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 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 头是什么样? 耳朵是什么形状? 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四、启发式教学,让幼儿自由表现
在教學中要强调幼儿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示范画教学,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幼儿去观察去思考。笔者曾经观摩了一堂《七星瓢虫》的美术活动课。他们把一个班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做示范画,而另一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片和影像材料,从各个角度展现七星瓢虫的动态,让幼儿自由发挥去表达他们所看到的场景。在传统教学组孩子们画的七星瓢虫都和教师所示范的一样,呆板失去了童真。而启发教学组中,孩子表现出了不同形态的七星瓢虫,有各种不同的特色。孩子们用着他们特有的表现技法表现自己的想法主张,虽然有的作品没有传统方式画出来的规整、好看,但画面充满着创造力和生命力。
五、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六、教师创意美术作品评比
学习了美术专业知识以后,教师们要学以致用,给幼儿起一个好的榜样作用。比如说鼓励教师利用一次性纸杯进行创造,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培养教师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独具匠心地利用普普通通的一次性纸杯——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的艺术品。纸杯花,纸杯娃娃,纸杯灯笼……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通过创意活动不仅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灵手巧,更感受到她们对生活、对孩子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创造意识。幼儿园借此活动契机,充分调动教师岗位练兵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教师自觉钻业务的精神,为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只有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幼儿的教育教学服务。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是性格养成和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幼儿的思想以及认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幼儿时期的教育尤为的重要。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强制性思维,多在教学活动中注入引导、鼓励、奖赏的元素,从而帮助幼儿完成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幼儿去找寻和发现在他们身边的正能量,要让他们具备审美的能力,依靠联想和创造去建立人性美、事物美的和谐环境。要以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最终带动幼儿在思维和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美术兴趣;美术教育活动;艺术环境
如何做好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提升其审美与人文素养,是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共同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幼儿阶段的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科学引导孩子的美术创作表现活动,努力给幼儿创造美术活动的环境和氛围,将美术教育融于生活、寓教于乐.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概述
学前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特征。学前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根据对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可以相应的将学前美术教育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美术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着眼于美术本身,即以美术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教育取向的学前美术教育着眼于教育,即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等。
二、从生活入手,激发创作欲望
从生活入手,激发创作欲望。例如,笔者在贫困山区支教时一位中班小朋友画了一辆颜色鲜艳的大校车,图画当中,蓝天白云天气晴朗,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乘坐着校车来上学,画面充满童趣,很有特色。她为什么会画一辆这么大的校车呢,孩子们怎么会这么高兴呢?这是因为这所幼儿园没有校车,所以他们很渴望能有一台校车,因而以绘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教学导入以生活主题表现,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入手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三、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 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如指导幼儿对一只动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教师可启发幼儿思考: 它们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 头是什么样? 耳朵是什么形状? 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例如,学生在一幅风景画面上,制作出立体的蝴蝶、小鸟,再根据整个画面的需要,图上艳丽的颜色。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而且开拓了幼儿的探索力和创造力。
四、启发式教学,让幼儿自由表现
在教學中要强调幼儿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示范画教学,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幼儿去观察去思考。笔者曾经观摩了一堂《七星瓢虫》的美术活动课。他们把一个班的孩子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使用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做示范画,而另一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片和影像材料,从各个角度展现七星瓢虫的动态,让幼儿自由发挥去表达他们所看到的场景。在传统教学组孩子们画的七星瓢虫都和教师所示范的一样,呆板失去了童真。而启发教学组中,孩子表现出了不同形态的七星瓢虫,有各种不同的特色。孩子们用着他们特有的表现技法表现自己的想法主张,虽然有的作品没有传统方式画出来的规整、好看,但画面充满着创造力和生命力。
五、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六、教师创意美术作品评比
学习了美术专业知识以后,教师们要学以致用,给幼儿起一个好的榜样作用。比如说鼓励教师利用一次性纸杯进行创造,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培养教师的审美情趣与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独具匠心地利用普普通通的一次性纸杯——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的艺术品。纸杯花,纸杯娃娃,纸杯灯笼……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通过创意活动不仅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灵手巧,更感受到她们对生活、对孩子的热爱之情,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创造意识。幼儿园借此活动契机,充分调动教师岗位练兵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教师自觉钻业务的精神,为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只有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幼儿的教育教学服务。
幼儿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是性格养成和能力培养的开始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幼儿的思想以及认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说幼儿时期的教育尤为的重要。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强制性思维,多在教学活动中注入引导、鼓励、奖赏的元素,从而帮助幼儿完成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幼儿去找寻和发现在他们身边的正能量,要让他们具备审美的能力,依靠联想和创造去建立人性美、事物美的和谐环境。要以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最终带动幼儿在思维和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2/4 14:55:33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