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实验的重头戏,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和前提,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体现在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这四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及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新型课程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如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六“语文大课堂”中的“庆祝六一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学习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诱导学生走进联欢会。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久久难忘。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如在阅读中教给预习方法,先让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先扶着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再放手让其在阅读的课堂中探究。
在教新课之前,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如教《赵州桥》时,因为学生对赵州桥了解较模糊。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1)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关于李春修建赵州桥的故事。(2)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赵州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一次、两次的导读,使其对预习的模式熟练以后学习类似的课文,学生就懂得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学习。而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引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我们认为,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的前提。
探究的方法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具体到探究的过程也就是激情诱趣、整体感知;提倡质疑、自主阅读;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积极探究、拓展能力。这些方法,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同时,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因此,实现这一探究过程学生需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当探究方法的得到引导后再经过不同课文的实践后就可以让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还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四、开展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演一演。我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故事,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
2、游一游。在教学作文课《春天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五、教师要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
此外,有些作业虽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花费点时间就能完成它,但却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例如课前预习作业,这类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读顺课文,认识生字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思考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边读边批划,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可以说,这样的作业只要花点时间就能解决。对没有意志力的学生,今天有时间,又没有其他吸引自己的事情,就可能预习;而当有利益冲突时,他就可能放弃预习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每课都检查预习情况,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时教师查,有时学生干部查,有时同桌查,总之,一定要检查。对按时并认真完成预习的学生,教师要表扬。对经常不完成的,除了教师要督促外,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检查。
综上所述,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共存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及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新型课程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如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六“语文大课堂”中的“庆祝六一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学习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诱导学生走进联欢会。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久久难忘。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营造氛围,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教师尽最大努力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如在阅读中教给预习方法,先让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要边读、边想、边做记号、边做笔记。刚开始时,可制定导读目标,先扶着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再放手让其在阅读的课堂中探究。
在教新课之前,又设计一定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如教《赵州桥》时,因为学生对赵州桥了解较模糊。因此,在课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读目标让学生进行预习。(1)请教家中的长辈了解关于李春修建赵州桥的故事。(2)查找有关图片资料并收集整理,自己试着解决。上课时,先让学生在班上交流他们所收集的信息,然后再学文。学生有了自己的实践感知,就能体会赵州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一次、两次的导读,使其对预习的模式熟练以后学习类似的课文,学生就懂得通过查找资料、搜集信息来帮助学习。而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引导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学生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疑惑的地方。在学生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我们认为,让学生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的前提。
探究的方法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就是指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具体到探究的过程也就是激情诱趣、整体感知;提倡质疑、自主阅读;倡导合作、鼓励创新;积极探究、拓展能力。这些方法,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同时,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掌握。因此,实现这一探究过程学生需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当探究方法的得到引导后再经过不同课文的实践后就可以让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还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
四、开展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这样做的:
1、演一演。我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故事,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等等,整个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较好。
2、游一游。在教学作文课《春天的发现》时,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景色记述下来。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五、教师要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
此外,有些作业虽然没有什么难度,只要花费点时间就能完成它,但却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例如课前预习作业,这类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读顺课文,认识生字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思考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边读边批划,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或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可以说,这样的作业只要花点时间就能解决。对没有意志力的学生,今天有时间,又没有其他吸引自己的事情,就可能预习;而当有利益冲突时,他就可能放弃预习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每课都检查预习情况,检查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时教师查,有时学生干部查,有时同桌查,总之,一定要检查。对按时并认真完成预习的学生,教师要表扬。对经常不完成的,除了教师要督促外,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检查。
综上所述,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共存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1/12/4 14:59:16
- 【点击频次】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