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巧画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为例

 

【作者】 付丽霞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管理中心

【摘要】 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巧画对称图形》为例,以任务驱动、直观演示等为教法,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为学法,探索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关键词】 以学习者为中心;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正文】


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性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者为中心”为视角的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它主张在各环节和全链条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围绕如何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而展开教学,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围绕学情进行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巧画对称图形》是四川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科书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本册主要是进一步学习画图软件菜单功能的运用,与三年级下册及四年级上册对画图软件的基础学习相衔接,三到五年级为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五年级为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

本节课是学生们经历了三、四年级的学习后,再一次学习画图软件,起点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没有简单地重复画图软件的操作,而是抓住了学习用“复制+翻转”和“复制+旋转”画对称图形的方法这个重点,从“认识对称图形”入手,淡化软件的概念,着眼于问题的解决,把学生的学习引向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对称图形的画法上来。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课普遍有着很高的兴趣,对稍具有难度的知识技能也有着较强的好学心。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为教法,以“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另外,学生在信息技术理解和操作能力上因人而异,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很强,一点即通,而且能举一反三;但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需要不断引导和反复练习。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能力较强学生领头羊的作用,同时,带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

三、学习目标

①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发现对称之美,并理解它们的特征;②理解“旋转”、“翻转”的概念,掌握“复制+翻转”和“复制+旋转”画对称图形的方法;③熟练运用所学创作对称作品,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④树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将学生按照机位顺序进行分组,方便学生讨论交流。)

(一)激趣导入——发现对称之美

师:孩子们,大自然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日月星辰,江河湖泊,花草树木,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而我们人类更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美妙绝伦的作品,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艺术的殿堂,边欣赏、边思考:这些画面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课前教师搜集整理图片,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做成图册,上课时向学生演示对称图形。学生一边欣赏这些漂亮的图片,一边思考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很容易发现它们都是对称图形,美观、精致的对称图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渴望的好奇心,紧接着导入本节课题——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出对称图形。

(二)探求新知——学习巧画对称图形的方法

热身练习

师:同学们想不想先自己动手试一试?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尝试帮助这只断翅的蝴蝶重新获得翅膀,让它展翅飞翔。

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先动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但并不作指导及提示。学生尝试操作修复蝴蝶,少数同学很快就能完成,但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成。可见,画对称图形对学生而言并不是那么简单,强调必须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1.任务一:复制+翻转——巧画轴对称图形

1)知识回顾,认识对称图形

师:画对称图形,首先要找到它的特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蝴蝶是我们之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生:对称轴两边的图形除了方向不同外,大小、形状都相同。

对称图形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在此有必要提出知识点,点到即止。通过课件老师指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用动画直观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

2)自主探究,再次尝试

学生自主阅读第19页第二节的内容:“复制+翻转”画出左右对称图形,根据老师分析的对称图形特点,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再次尝试。

3直观演示,阶段小结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让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老师则引导其他学生总结方法,以及同学们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学生探索后进行演示,学生能清楚难点在哪里,在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中,他们更能明确操作要点。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选定→复制+粘贴→翻转→组合

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选定之前,在选择选项下面勾选透明选择;在翻转之前,先选定要翻转的对象。

2.任务二:复制+旋转——巧画旋转对称图形

1任务驱动巧画“风车”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复制+翻转”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如何画风车同样也是从风车的特点入手。风车它首先是一个对称图形,课上老师用动画演示风车分别向左旋转90°、向右旋转90°、顺时针旋转180°、逆时针旋转180°,大家发现旋转后的图形和之前的图形完全重合。总结出风车的特点是每个扇叶大小、形状都是相同的,只是角度不同,从而引出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即把图形绕一定点旋转θ度( 0<θ<360)后,与初始图形重合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2)自主探究,再次尝试

学生自主阅读第21页第三节,根据老师带着大家分析的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举一反三,总结出画旋转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漂亮的风车。

3直观演示,阶段小结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后,让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演示给其他同学看,老师指导并适当提出操作要点,以及同学们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总结方法。

画旋转对称图形的方法:选定→复制+粘贴→旋转→组合

画旋转对称图形应注意:选定之前,在选择选项下面勾选透明选择;在旋转之前,先选定要旋转的对象。

(三)巩固练习——运用巧画对称图形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竞赛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谁先按要求完成“小小竞赛”内的对称图形,谁便是冠军。

猜一猜:它们是什么;

做一做:修补图形,使其成为对称图形。

(四)拓展延伸——树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这节课,学生学习了“翻转”、“旋转”命令,并用它们帮助断翅的蝴蝶重新获得了翅膀,还画了一个漂亮的风车。在生活中,利用翻转和旋转命令能快速创作出许多有特点的图画,比如水中倒影、双胞胎海豚、鱼群等。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创作中,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进行图片处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学习者为中心”为视角的教学设计,与教师为中心相比,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自身及其发展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学习。

在本课学习目标上,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在三、四年级已经掌握了进入画图软件、图形的修饰、各种工具的应用等基本操作与技能,因此,没有简单地重复画图软件工具的操作,而是抓住了一个“巧”字,紧密围绕怎样巧用“复制+翻转”和“复制+旋转”画对称图形这个重点,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发现对称图形,即“认识对称图形”入手,重点分析对称图形的特点,再以一个个由易到难的小任务展开教学活动。

在课题引入部分,通过给学生欣赏大量的因为“对称”而让人赏心悦目的图片,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接下来再让同学们修复一只翅膀残缺的蝴蝶,在这一环节中有些同学很快就完成了,而有些同学瞪着眼睛不知从何入手,十分惊奇地看着别人很快就完成好的蝴蝶。看着此情此景,马上提醒“同学们,看来画对称图形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必须要在‘巧’字上下足功夫”。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课堂任务设计中,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两个学习重难点“画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强的特点,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第一个任务——“画轴对称图形”,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尝试修补断翅的蝴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而在教学第二任务——“画旋转对称图形”时,我要求每一位同学结合书上的讲解自己独立完成,对于完成确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教师和同学。这样的环节设计,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认知和体验,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带动组内的其它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同时避免了一些同学养成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是表现出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不独立思考的坏习惯。在课堂中从小组的交流汇报、同学们的演示中可以看来,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结束语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文中笔者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探求、体验、感受和构建,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同时,在无形中塑造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运用自己的智慧,学习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徐翠莲.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朱倩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教法在机械课程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20-221.

[3]金泽国. 基于PBL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问答系统的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 【发布时间】2021/12/9 15:20:26
  • 【点击频次】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