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生命 生态 安全》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路径

 

【作者】 王小六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城北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让《生命 生态 安全》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之预期,作为实践者应迅速转变教以应试的课程实施观念,尽可能利用学生身边案例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生命、生态、安全等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命 生态 安全》;有效教学;实施路径
  《生命 生态 安全》是门新开课程,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新课改获得成果的惠及上也迅速走上了提效增质的教改之路。这门课堂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具体实例不仅教育了学生珍惜生命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也阐述了远离危险、注意安全的实践举措,可以说是一门让学生走向快乐人生、幸福人生的育人丛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纵观这门教材,图文并茂,以“悦纳自我,敬畏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在趣与思中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态、敬畏安全开始,进入到如何“安全生活、呵护生命”的快乐人生追寻中。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等安全问题的有更多地了解,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的安全防患能力,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内涵,理解什么是快乐是什么幸福,树立树健康生命生态新观念,学习健康生活的基本技能,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社会实现生命价值的阵列中来,努力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对于这样的课程,我们如何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育人,实现课程进教室的初衷。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将有效教学理念与之融合,实现了高效教学的预期。下面,我结合其实践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现行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走出“以分论英雄”的教师考核评价怪圈。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教以应试”思想的延续。而很多教师仍然奉行着“教师中心论”思想,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课堂其外观就是“一言堂”,又特别是《生命?生态?安全》这样的课程教学,又给了教师“满堂讲”的过多话题,导致课堂上唯有教师说,没有学生活动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是与新课改要求有悖的,不能凸显学生主体性。因此,必须改,走出传统做法,尽可能转变观念更新方法施教,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策略创新,让课堂形成以为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参与的互动平台,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和有效学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学生身边实例进行教学,体现生活性
  《生命?生态?安全》该教材不是过度的抽象,而是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课程,其指向给我们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对于这样的教材的教学,作为实践者一定立足教材,把握好教材内容重点,融会贯通生命、生态和安全知识,这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如果我们把学生身边与之相关的实例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游泳安全与卫生》这一课时,我们就可充分发挥教材生活化作用,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思考这两个问题,一是游泳有哪些益处?二是游泳可能有哪些危险?学生经过自学后就会积极思考,并在和同伴讨论后找到答案,从实际来看,很多学生通过自读教材和交流讨论都弄清了游泳的益处和危险。但是学生对游泳的危险的认知没有产生重视,甚至象其他学科学科只是简单的了解而已。这其实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这儿了,为了强化学生对游泳危险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使他们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可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游泳戏水的视频,视频中出现多种由于技术不高、无监护人监管,发生呛水、体力不支、肌肉痉挛等原因导致的溺水事故,最后导致窒息死亡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让学生触目惊心,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游泳戏水安全性的重视。实践表明,在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只要我们老师精心构思,总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实际案例。而且,这种把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课堂处理,其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三、强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能力发展
  不论是生命知识、生态知识还是安全知识的学习,其目的都是要内化为其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教学实践者应搭建平台,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危险的识别与预防》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就可将消防演练和地震演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如何识别危险并迅速作出预防或采取必要措施脱离的方式进行。实践中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思考,不要有什么幻想,要根据现场实际想办法,识别并预防。比如,在商场和电影院发生火灾怎样及时逃生。浓烟情况下逃生要使身体尽量靠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当逃生路线被大火封堵,要尽快撤回室内,用呼喊、挥舞衣服、照手电筒等方式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身上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奔跑,应用厚重的衣服或棉被等压灭火苗,或者就地翻滚。遇到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从安全出口逃生。教师可以模拟火灾现场,组织紧急疏散,先要求学生做好物品准备、人员安排、疏散路线等,再发出火警信号和紧急疏散信号等进行模拟实验,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把安全知识融会贯通,临危不惧,熟练并正确地快速逃生,保障生命安全。
  当然,《生命?生态?安全》有效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很多方法只能采取借鉴,向其他学科教学进行作针对性改变,才能使其教学进课堂的目的得以实现。目前,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触目惊心,学生不敬畏生命的现象也屡次出现,破坏生态的作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上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唯有加大教改提效力度,通过课堂的教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其知识学习的实用性,从而与教师共同探寻有效教学之路径。
  参考文献:
  [1]赵恒波,浅谈《生命·生态·安全》教学的拓展策略[J].教学与研究,2020年。
  [2]罗利平,立足小组学习,创新《生命、生态、安全》课堂[J].速读,2016年。
  • 【发布时间】2022/1/11 22:18:24
  • 【点击频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