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更新观念 创新策略 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武玉平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中疃学区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它是把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技能、方式、方法进行整合运用的一种能力,它是语文综合素质的核心。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去解决问题。具体应注意:要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始终将教学目标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实现学生学习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观念;创新;策略
  白驹过隙,时光如梭,从走出学校大门,又走进学校大门,不知不觉已成为中年教师了。回顾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感受很多。我从一个青涩的、懵懂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经验还比较成熟的中年教师。我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向优秀的老师们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语文是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作为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我有责任和有义务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为要想把知识教授给学生,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中只有优化课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精心筛选探究的内容
  探究情境的创设很重要,有了良好的情境,同学们的探究欲望才会强。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希望尽快发现、探索究竟。这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愿意探究、乐于探究,急切探究出结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问题情境法和实物教具创设情境法,还有多媒体展示法,活动创设情境法等。此外,还有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进行的探究活动,难免会引起争执,这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正确引导,以便促使他们的交流形成真正的取长补短,真正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另外在设计探究问题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探究的素材。研究教材是激发、引起学生经历知识过程的载体。研究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有哪些内容值得探究,也就是有没有可以让学生探究的内容;二是有哪些知识值得探究,也就是有没有可以让学生探究的知识点;三是有哪些可以作为探究的重点,也就是有几个探究的重点。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选择的探究素材要值得研究。教材上的内容,由于篇幅和知识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发生的过程都那么详细地展示出来,只保留了基本的梗概。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究,就要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教材上出现的可以用来探究的内容,进行筛选,进行加工,再创造。而对于探究材料,教师要深入思考,择材而用,择时而用,同时注重挖掘可探究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经历真正的探究知识的过程。
  二、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精准把握探究的起点
  主要是从读、思、议三方面来把握。读,主要是教会学生阅读语言文字材料和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深得要意,才能有自己的判断力,才能抓住重点思考问题。议,就是在课堂交流发言中,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大胆议论,对于学生在谈论交流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教师应帮助他们逐步改正,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思,这在思维方式的训练中特别重要,思,就是引导学生的运用联想想象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探究。
  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研究学生,把握探究的起点。为什么要研究学生?这就是在教学时要看我们的施教对象,因为不看对象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要研究学生哪些?要研究学生的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要研究学生的思想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此外还要把握探究的起点。从哪里开始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都要考虑好。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比较、总结,深入地理解题目意义,过程的来龙去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保证答题的正确。
  三、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最终使教学更加完美,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1、这堂课的教学方式是怎样的?
  反思教学方式,思考有没有比这堂课更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有,它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它是否切合教材内容,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合作探究……这些问题都思考好了,就用这种方式再上一节课,看看效果。现在不是提倡同课异构吗?再换一种方式,设计一节课上一次试试。相信经过这样反复思考,反复试验,一定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上的改进。
  2、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一问题是指对已经执教的这一堂课的教学方法的反思。由于学生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执教的背景也不同,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要问一问:有没有比这堂课更好的方法。如果经过三思,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切实有效的,就会倍加珍惜,如果认为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就会有进步,这就是挑战自我的有效方法。还可以跟名师比一比,看看他们执教采取的是什么方法,能不能为我所用,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改善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这之中,需要我们教师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尽可能地设计成为合作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围绕语文问题进行实践应用,这就把多媒体网络辅助的教学优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网络资料库中有很多微课,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资源,不论是在新授教学中,还是在巩固练习环节中,都可以适时调用,为我所用。这对我们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总之,通过任现职以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开展课内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语文,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挑战自我,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成熟、更加高效。从引导学生体验语文的实用性出发,为学生拓展更宽广的知识面和学习途径,创新策略,强化培养,创设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互动合作交流探究的环境,处处从学生主体出发,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联想、想象及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8.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 04- 01.
  [3]黄四琳,左璜,莫雷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4]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6.

  • 【发布时间】2022/1/11 22:20:21
  • 【点击频次】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