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由于人们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方法上的不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要针对现状,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启教学,让学生受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随着农村薄弱学校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我们走上了信息化教学道路,组建了信息技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外设,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用好设备,持续发挥出工程建设应有的效益,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现结合这些设备的使用,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增强学生的技能知识和动手能力,与大家一起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化,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教研活动安排,我们有针对性地走访了我们督导区周边一些学校。通过听课、访谈等调研方式,了解到了象我们这种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情况,现状不容乐观。概括地讲,一是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所需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还是十分缺乏的;二是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造成组织安排上不科学、不合理;三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死板单一,效果差。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信息技术课的教育环境在某些方面还是优于城市学校的,因为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城市的师生而言较少,压力较小,课余时间较多。?所以,如果能够改变前述不足,再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创新进行教学方法,就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提高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收获,能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施教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发展实践能力的前提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匠人”那种方法的束缚,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让课堂新颖有趣,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更好的发挥。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我们教师课堂“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引向标。如果在这目标设计上科学合理,那么说明在备课中是认真专心了,是潜心研究了教学内容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这是新课标给定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设置,只有难度合理,方法适当的目标才是有效的,才能完成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上的精心设计,实际上就开启了我们高效教学的步伐。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上好基础课。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那么如何上好抽象的理论知识呢?我认为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理念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在讲计算机系统的时候,尤其是硬件部分,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硬件的各个图片在投影上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展示平台,并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把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分取出来展示给学生观看。涉及一些抽象的步骤时,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让老师给学生详细的演示过程后,抽几个有所领悟的学生上前演示,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上画图这节内容是,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一些工具和菜单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给一个任务,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完成。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四)增强课外实践活动。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不多,由于好奇心的缘故,对其学习兴趣还相当浓厚,那么怎样把这种兴趣保持下来呢?我认为光靠课堂教学是很难维持的。我们要用课外这个平台来补充。
(1)定期组织进行信息技术技能比赛。定期组织进行信息技术技能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个性,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信息技术技能比赛。比如在上完“画图”这一节内容后。我们可以组织全校学生计算机绘画比赛,奖励优胜者。
(2)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方法是关键,我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本着从实际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河洪,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0年。
[2]赵钟玲,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20年。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随着农村薄弱学校改革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我们走上了信息化教学道路,组建了信息技术教室、多媒体教室及相关外设,积极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如何用好设备,持续发挥出工程建设应有的效益,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现结合这些设备的使用,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增强学生的技能知识和动手能力,与大家一起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合理化,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
一、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由于教研活动安排,我们有针对性地走访了我们督导区周边一些学校。通过听课、访谈等调研方式,了解到了象我们这种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情况,现状不容乐观。概括地讲,一是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所需的教学条件(包括教学设备和专业师资力量)还是十分缺乏的;二是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造成组织安排上不科学、不合理;三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死板单一,效果差。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信息技术课的教育环境在某些方面还是优于城市学校的,因为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于城市的师生而言较少,压力较小,课余时间较多。?所以,如果能够改变前述不足,再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创新进行教学方法,就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提高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收获,能有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施教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发展实践能力的前提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匠人”那种方法的束缚,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让课堂新颖有趣,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更好的发挥。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也是我们教师课堂“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引向标。如果在这目标设计上科学合理,那么说明在备课中是认真专心了,是潜心研究了教学内容的。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素养。这是新课标给定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我们还应结合教学内容来具体设置,只有难度合理,方法适当的目标才是有效的,才能完成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上的精心设计,实际上就开启了我们高效教学的步伐。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上好基础课。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那么如何上好抽象的理论知识呢?我认为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把抽象的理念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比如在讲计算机系统的时候,尤其是硬件部分,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硬件的各个图片在投影上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展示平台,并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把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分取出来展示给学生观看。涉及一些抽象的步骤时,可以借用多媒体教学,让老师给学生详细的演示过程后,抽几个有所领悟的学生上前演示,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上画图这节内容是,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一些工具和菜单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给一个任务,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完成。再比如在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四)增强课外实践活动。农村学校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不多,由于好奇心的缘故,对其学习兴趣还相当浓厚,那么怎样把这种兴趣保持下来呢?我认为光靠课堂教学是很难维持的。我们要用课外这个平台来补充。
(1)定期组织进行信息技术技能比赛。定期组织进行信息技术技能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培养个性,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信息技术技能比赛。比如在上完“画图”这一节内容后。我们可以组织全校学生计算机绘画比赛,奖励优胜者。
(2)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校、教师、家庭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
总之,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方法是关键,我们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应本着从实际出发,探讨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河洪,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0年。
[2]赵钟玲,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1/11 22:25:09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