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浅谈

 

【作者】 康秋兰 蔡 超 帅文姬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需要一线执教多措并举而灵活。本文探讨了激发兴趣、合理设计和使语文阅读面向学生的生活扩展等三种提高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提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在这里我们具体谈一下关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人们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的探索,就会投入精力,心驰神往。小学作为语文阅读起步的初级阶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最没耐性的,兴趣也缺乏持久性,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教师平时可以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报纸等,也可以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给学生读。如果时间容许可以开设阅读课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阅读的心得体会。鼓励、奖励学生在学习阅读中所表现出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积极的表扬使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祖国文字。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得到知识。
  二、合理利用课堂教学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阅读氛围,使学生敢读。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当学生阅读出错时,教师要采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错误予以理解,既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又消除学生的紧张、自卑心理,使学生不再畏惧错误,毫无顾忌地阅读。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能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应勇于创新。语文教师要有开拓创新的意识,敢于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教学模式,善于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和见解去解读作品,并进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和再创造。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和引导小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的状态。
  我们知道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传授为主导。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和学生听、教师说和学生写。这种方式不能很好扩展小学生的思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读。教师的导读艺术就表现在善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趣,拓展阅读思维的四维空间,在阅读理解(感言辨体,入情得意)和阅读迁移(运思及物)两个层面上培养他们的阅读创新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固有模式。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只会让学生跟着自己走,而且也要能要把握学生的反应和情绪,顺势而导,让学生融进课堂去学阅读、去学习。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助教。在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阅读的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阅读的文章。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并对课堂的有效拓展起到了巨大作。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三、要使语文阅读面向学生的生活扩展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同样我们学习的文章也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学生更多的是存在于家庭中和社会中。所以小学生阅读应该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感悟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真谛。进而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由于见少识窄缺少对作者的情感体验,缺少对作者生活时代背景的了解。
  因此,在品读文章时会体会不到那种思想感情也是情理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好好应用社会这个大舞台,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深处,体验不同的人生真谛,不同的人生状况。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如果说,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指向的是学生未来生活的话,那么“人文性”关注的是学生现实的生活,关注的是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次快乐与感动,每一次创造与成功。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的源泉从而流入学生的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感情朗读,情景感想 多媒体的应用等,感知文章,理解主题,渗透情感,积累语言,并加以适当运用,得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阅读、喜欢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语文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并不断进行尝试实验,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参考文献:
  [1]石国辉,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新课程,2020年。
  [2]白和声,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审视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1/11 22:29:23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