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毛 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叶家山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实施分层教学法是解决“大班额”背景下班级授课的诸多弊端的最好良策,能有效化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法;实施
  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和社会流动加剧,学生大量集中到城中学校,给学校资源亮起了严重不足的红灯。人们习以为常的班级授课越来越吃紧,无法满足不同学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纵深发展,解决“大班额”背景下班级授课的诸多弊端,分层教学法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成为教师化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问题的最好良策。
  我们知道,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点。实施这种教学法,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谈谈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动态分层,尊重差异性
  以人为本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针对性教育实施的关键。班级授课制的“齐步走”做法无法顾及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表面“统一”下忽视了优生、差生这两大群体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应试”影响下又误入只顾优生而教学的歧途,放弃了中等生、差生这片大森林。每个学生都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都需要良好的语文教育。幸运的是素质教育取代了“应试”做法,认识到了个体差异是语文教育的最大资源,我们不可回避,只能尊重。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法便在这种背景下有了用武之地。实践中,我们可以把学生根据其语文学习基础和原有认知能力,结合情感、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或类型。通常按上、中、下或分为A、B、C三类。A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语文基础扎实;B类学生语文基础较好,非智力因素差;C类学生语文基础较差,非智力因素也较差。当然,这样分层分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快的我们可以将其升档,在高层次吃力,我们也可采取降次处理,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尽可能选择其适合的教育,实施动态分层,动态调节。但这些做法,其原因只有教师知道,学生知道的只是教师的鼓励。
  二、分层备课,体现针对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古人常说的话。作为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不容解释其重要性,这是我们初涉教坛那一刻就应该知道的。而要实施分层教学法,传统备课显然不能满足分层教学需要。虽然还是面对一个班,但却有了三类不同学力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备好课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好三类学情,要从学生实际能力去解读教材,去设计教学流程和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重难点,甚至教学的重心。这是因为A类学生、B类学生、C类学生,他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一样,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优生可能很快便掌握了,但对差生可能需要更多时间的讲解和引导,他们才能得以消化。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时不仅方法不一样,甚至连教学内容数量也不等,优生需要更多内容。
  三、分层施教,注重发展性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主阵地,是实现学生能在现有基础“跳一跳”的有效平台。因此,我们必须以其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实际教学时,我们要对A类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B、C类学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C类学生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达到新课标的基本上则可。在培养着力点上,A类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让他们得到“跑得起,飞得高”的教育,强调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B类学生要突出知识与能力教学,适当提高其思维难度。C类学生特别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兴趣,调动其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四、分层训练,重在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建构知识,消化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搭建语文实践平台,想方设法开展语文训练。针对三类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应实施分层训练,灵活设计训练方式和题型,分别布置不同的训练任务,为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降低作业难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C类学生所掌握,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任务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应该为能力超出一般的学生安排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一方面要给他们布置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以便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较深的问题和独立探究的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分层训练的作业练习题,我们也应分为几类,基本题、加深题、拓展题等。基本题要求人人都做;加深题为C类学生选答题,B、A类学生必答题;拓展题为B类学生选答题,A类学生必答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通过这样的方法,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少了,甚至没有了,抄作业的现象消失了,勤于思考、独立研究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很多优点,不但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发挥自主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还能使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但也给教师增添了教学任务,更考验教师的工作热情。不过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必然要历炼的一个实践课题,我们应有信心收获得其中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盛鸿慧,分层教学这门教育的艺术的研究[J].新课程,2020年。
  [2]宋延敏,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1/11 22:33:12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