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 昌 鸿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酉溪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面对信息社会需求,作为奠基的生物学科教学应在重视基础上创新自学能力培养策略而践之。本文探讨了转变观念、创设情境、强化学法指导和激励评价这四种培养之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自学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过去,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可以到校外培训机构去“受培”。如今,“双减”工作实施后,学生课堂上学不到或没学好的知识就只能靠自己自主学习去获得。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又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就必须强化学法指导与授与,让学生手持学习方法自能学,实现教是为不教的效果。也就是说,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坚持“授人以渔”思想教学生如何会学知识。让学生有了方法和基本学习能力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开启自学求知的学习模式,真正成为学习主人,会学主人。下面,我结合自身担当的生物教学谈谈如何让农村这群学生也能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一、改变“教以应考”观念,多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思考
  从生物纳入“中考”之列后,本身就具有潜在“应试”思想的教师突然间又重拾“应考”取向,在教学中处处以备考为追求,让学生生吞概念死背条款。这样的教学不仅枯燥乏味更加重学生负担,使其渐失动力不想学。这显然有悖素质教育思想。在全面践行主体理念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随着“双减”脚步的前进而真正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和过程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方法上传统教学认为加长教学时间、加重练习任务就可以提效,而今天则禁止学校以加班加点的方式授课教学,那作为一线教师又如何在这样背景下提高质量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教以应考”观念中走出来,多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思考,多想想如何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受到启示,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方法、模式的思考。时间长不一定有好效果回报,时间少了就必须发挥主体积极学的作用,从提高效率上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更利于学生兴趣、情感和爱好培养。例如,对于生物知识的分类记忆,传统方法就是让学生从教材开篇到结束逐一进行背之。而我却只用了一节课时间就实现了,具体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整册书进行了知识的分类,分别从概念、依据、分类等级、基本单位、具体分类等方面去进行建构,在具体分类中双从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细菌界和病毒界五个方面去统列,就把教材浓缩为一张图,而且还是动态的数字化的,学生可以适时到讲台上通过智能一体机的回放可以再现的。即使学生记忆不好了,他们还可以自能模仿学。
  二、课堂上利用情境为载体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受趣而积极学
  具有良好激趣作用的情境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策略。生物课堂不论是有效地教还是要让学生积极学都需要情境作载体而实施。只要教师创设真实、生动,学生就会受趣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进行积极学。为此,作为一线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进行教材阅读探究,用好教材上的文本与插图,把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一一实现,把引导思考的问题一一解决,这样就可在有方法的学习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执教《人类的起源》中我们就应创设情境以展开,随着多媒体画面的推进,地球起源、生物出现、出现人类等演变陆续出现在学生视野中。这样的有声有画感官刺激自然就能使学生兴奋不已。这时我们再提出在原始人的出现与现代人比较,经过一百多万年中的变化,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这样问题一提出,本身受趣而激的学生就有了良好兴趣再受激发,他们自然就会积极学,强大的学习欲望能促使他们思想更灵活,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三、多强调方法授与,必要时可借鉴其他学科学习方法
  方法是相通的,很多学习方法具有共性,没有学科之界限。例如关于教材阅读的学习方法,“圈、点、划、批、摘”五字读书法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具体操作,也是共性的学习方法。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就可在提出学习任务之后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按“三读法”进行,初读时开展圈、点、划,再读时批、摘,精读时合书先回忆再解决问题。当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时,就要让学生带着“逐题明对错,有错细寻因”之观念去逐一进行诊断检查,发现改之,深化印象。这样的学习方法要进行强化训练,使之从心理上形成一种习惯。当他们把这种习惯固化下来成为常态,那学生就可实现自能学了。当然,生物学科也有特定方法,针对其知识点多、繁杂等学科特性,在学习上强调动手探究学习和思维导图式理解,他们也将这种方法作为了日常学习的重要实践方式。
  四、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促进自学,满足探究者心理
  人人内心其实都有一颗想得到被别人认可的“我是探究者、发现者”的心理。而这种认可就是激励评价。所以,生物教学不应少了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尽可能让学生在多一把尺子的测量中得到更全面的肯定,以实现以评促学效果。因此,在每次自学之后,我们都要强化评价,把从自学反馈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调整的依据,重点放在学生疑难多、易混易淆的迁移问题上,不应面面俱到。并对在这次自学中表现认真的、不积极的、甚至不参与的三类学生分别予以评价,其目的就是使认真参与自学的学生都能感到“划算”,不积极、或不参与的这部分学生能感受到“发不着”。这样就可有效满足探究者的心理了。
  总之,作为奠基的生物学科教学应在重视基础上创新自学能力培养策略,让更多学生具有良好方法和能力为他们将来在信息多元社会中获取新知奠定多样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宁国虎,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素质教育,2020年。
  [2]季德霞,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1/11 22:35:17
  • 【点击频次】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