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感
摘 要:上好小学数学课,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以激趣的生活化情境为载体,大力引导学生开展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地学习,发展数学能力。本文以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为载体阐述了作者提效实践必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心设计;教学有效性;提高;生活化情境;数学能力
随着课改推进,数学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其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速度。但是,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转化技能,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静心实践和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需要有很深地研究。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积攒了一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下文,我以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为平台阐述我的实践提效心得。
一、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精心设计其实施方案是实现这门学科教有艺术性的前提条件。而要精心设计备好课,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配合课标要求准确解读,才能正确把握教材脉搏而使导学案实施富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才能符合学生实际而使教学有效性得到保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就必须加强教材分析,弄清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分数这个模块教学中的奠基地位。小学阶段数学中分数学习应用时间多,其既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又是后面学习分数应用题以及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前提基础。在分析知识的重要作用时也要分析学生数学现实。该知识点与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些旧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说法上的不同和表达上的有异而已。因此,实施时只要利用转化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利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来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显得简单了很多,这样的深钻教材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而找到了深入浅出理解的突破口。这样就会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益。
二、情境生活化,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源于生活的数学学科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思维工具学科。因此,其教学不仅要突出学科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生活实际,更要从教师和学生双方现实出发而进行。现行作为教学凭借的教材——数学课本已脱离现实具有了抽象性,新课标要求这样的教材教学还是应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实施原则而展开,而情境作为引进生活的容器需要我们教师按照教学设计要求有选择性地作为新知教学导入、讲解和巩固等载体进行运用,从生活化引入数学教学再到数学生活化应用,使生活与数学有着互通的机会,这样教学就可突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趣味性,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例如我在“分数的基本性质”导入教学中巧设计生活化情境,通过讲“猴王分饼”小故事作为载体引出该堂课要学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不仅诱发了学生主体性,更催发了学生学习新知和弄清为什么是这样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又通过情境创设和猜想探究的手段吸引学生眼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投入状态好,自然就能有效发挥主体建构作用,学习效果良好。当然,不仅在这一课导入教学环节中需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实施,在其他流程中我认为都应注重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因为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反哺生活、服务生活的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三、加强合作学习,引导探究交流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讨论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的教与学方法,其科学实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是我们数学教学不可推脱的奠基责任。实践中,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去探究知识的发现与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发展应用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课堂的新授阶段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得出分数的这一性质,展开时我们便可以采取分步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分这样几步进行,都通过多媒体大屏呈现问题:(1)1/2与2/4相等吗?折纸以证明。(2)你在此基础上还能折出与1/2、2/4相等的其他分数吗?还可以多折几个吗?(3)引导观察、交流,得出结论。这样以问作导向引领学生探究发现新知,既突出了主体性又让学生实实在在作了学习主人,他们还对新知学习进行了动手操作,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感。
四、强化练习实践,发展数学能力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实际上就是在一堂课内提高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认知的速度。而课堂练习就是推动这个转化得以实现的有效平台。实践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计为基本练习、单一练习、综合性练习、变式性练习、针对性练习,对比性练习、诊断性练习等等来发展学生转知识为技能的应用能力。如在学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新知后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了我之前设计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新知的理解、消化和转化,还通过对比性题目增强学生应用。这样更能助力教学有效性地提高。
总而言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师生互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学生才是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能更加积极学习有主体性而搭建催发学习欲的环境和平台,让他们愿学、善学、乐学成为好之者,这既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教学如此,其他教学内容也同样可以这样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教学[J].魅力中国,2021年。
[2]陈晓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教育研究,2021年。
- 【发布时间】2022/3/22 20:20:20
- 【点击频次】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