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意义

 

【作者】 王志强

【机构】 甘肃白龙江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阿夏保护站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快我国林业发展,努力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就是要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荒漠化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使生态体系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发达的产业体系,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林业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林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使产业体系品种较多、规模可观、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环境友好。构建繁荣丰富的森林文化体系,就是要通过加强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森林文化产业,使森林文化体系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
  关键词:林业;重点工程;意义
  一、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认识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生态环境与空间分布,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环境、资源及林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很多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又具备特定的功能,这就是系统论的含义,这个含义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提出的。
  (二)整体性系统
  一个稳定高效的系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具有适当的量的比例关系和明显的功能上的分工与协调在各组分之间,只有这样才能对系统转换功能的能量、物质、信息、价值进行顺利的完成。
  (三)有序性结构
  有机的生态系统要具备对自然或者人为划定的明显边界,明显相对的独立性是边界内的功能所要具备的。
  (四)综合性环境因子
  很多环境因子在自然界中的计算单位都是独立的,生物中每个因子都能够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林业生态工程中,综合和单因子影响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对多因子样进行综合评价是相当重要的。
  三、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必须以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为依托,才能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要按照建设好生态安全、国土安全屏障的要求,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就黑龙江省而言,更要抓住《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规划与经济转型规划》实施的契机,争取扩大天保工程覆盖范围。同时,应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任务,并与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退得下、稳得住、有收益。防护林工程要落实规划、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提升功能。同时,加快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加快速丰林、碳汇林、能源林、珍贵用材林等基地建设。
  (二)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抚育经营、生物资源开发等科技攻关,尽快破解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力争在林业生态作用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强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启动“林业科技引领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地区间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探索建立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效率为核心的科技支撑保障体制。
  (三)提升林业工程装备水平
  研究制定有利于增加林业生态工程投入的政策措施,吸引多方资金进入林业工程机械制造领域,落实林业机具补贴政策,推动林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支持林业先进设备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林业设备和技术,培育大型林业装备企业集团,提升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装备制造水平。
  (四)提高涉林工程技术人员素质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不是由林业部门一家来实施的,而是涉及到农业、土地、畜牧、水利水保、公路、民政等多个部门;也不仅仅只涉及林业专业知识,还涉及到农学、农村社会学、环境保护学、水利工程学等多专业技术领域。因此,提高参与林业生态重点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乃至林区农民的培训,不仅能保障重点生态工程的顺利的实施,还能促进农民致富、林区发展。由此,不仅能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预期目标,而且使林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潮之中。
  结束语
  生态林业是遵循生态经济和生态规律来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的自然资源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分、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多样,森林资源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生态林业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臧晓英.浅谈生态林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J].新农村(CN23-1552/S),2011(12):66,77.
  [2]阮传英.林业工程中生态林业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203.
  [3]葛凤琼,江丽君.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11):128.

  • 【发布时间】2022/3/22 20:22:01
  • 【点击频次】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