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接力日记常态化在习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为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过程中的一项细水长流的重要实践,而接力日记常态化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并实现细水长流的一种重要举措。作为一种变相作文,我们要充分发挥接力日记在习作教学中的支撑作用而让学生在快乐日记常态化的实践中积累写作方法,提高写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接力日记;常态化;实践意义
接力日记,作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一种实践方式在新课改探索中与大家见面。引导学生写接力日记,不仅能激发学生记事写话兴趣和帮助积累写作素材还可提高他们语言组织运用能力,发展写作能力。通过于此,促进学生相互比较,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同一个日记本上通过接力的方式中写日记,写作主体按顺序进行轮流写作。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接力日记常诚化在习作教学中作用巨大,效果也非常好。周国平先生在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文中这样写到“日记是作家的摇篮”这句话。诚然,每一位作家的成长背后,都有无数叠日记本在支撑,记录着他们写作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积淀。没有写日记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持之以恒的写作训练,他们自身都无法感到受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加强接力日记常态化开展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多么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接力日记常态化在学生习作能力提升中的实践意义。
一、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被称为“心灵的闪动”的日记在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眼里叫做“道德长跑”。所谓日记,就要不停的天天记。学生作为日记的主体,他们应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事、景、物以及这些在心里留下的印象、体验等情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日记中应描写的内容。这样的日记,就像是学生成长中的见闻经历档案。随着接力日记常态化,其记录的信息量就会聚沙成塔。如果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来存储,就可形成一叠资源“宝库”。当学生在习作时,需要从这些资源宝库中去选取材料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作写作的“原始素材”。由于这些素材的始作者是我们学生本人,有真情实感,在取用时还会唤醒当时经历时的体验情感,这样在运用时就更有体会。由此可见,接力日记常态化实施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事可叙、无情可诉的素材缺乏问题,长期坚持这种写作方式进行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解决无米之炊和闭门呻吟的苦恼。
二、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我要写”的源动力更是让学生持续写话记事的情感支撑。写日记之所以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除了其写作上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束缚外,就是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择文体和表达方式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写作自由。通过这样一种放宽条件的思维创作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新鲜感、联想能力和表达欲望,使他的智慧自然而然地生成在手指尖上。无论是善于长言的学生还是无话可写的学生,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真实记录下来了就能获得来自教师的积极称赞和愉悦的成功体验。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并在反复的内心驱动下形成“我还要写”的强烈表达动机。当然,这样的成功感受源自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和同学热情的点赞。
三、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写作情感的积淀
写日记不仅在激发兴趣,不仅在积攒生活事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记录生活点滴的同时也记录也由此生发的个人各种情感。因此,真情实感成为了日记的一个重要特征。众观学生日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写出的日记不仅有他们自己亲眼目睹的东西,而且还在其中写出了真正的自我——真实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正是这个原因,在写接力日记时我们提倡写学生经历的生活,要求学生最好是的该生活事件中的参与者,有亲历体验。这样他们就会对所经历的人、事、境、物产生最直接、最真实、最鲜活的情感。通过接力日记常态化,就可把这样的情感积淀起来,从而丰富内化体验。
四、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育
日记就是变相的作文,只是比作文在内容、形式方面更灵活。但无论什么样的日记,无非都是练笔,都是运用语言文字描摹生活的真实和抒发情感的真实。因此,只要做到日记常态化,而且目标明确,就可使其文字功底得到加强、写作技巧得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故而有人说,写作能力的提高贵在勤练笔,练笔贵在坚持写日记。来看看班里的孩子一个学生听《海阔天空》一曲后的日记感言:“困境只是一时的,只要有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就能挣脱一切枷锁,取得此后的风平浪静。抬起头,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我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沿途所见的风景也会越来越美。待到羽翼丰满时,鹰击长空,翱翔于属于自己的梦想的那片苍穹看未来,一步步来了……也许在别人眼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在我眼里,进一步海阔天空。”阅读这些文字,我看到了小作者张扬的写作思维个性,也品尝到了坚持写日记的果实的甜蜜。
总之,接力日记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探索到的一个有效举措和平台。我们要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就得想方设法,而采用接力日记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提高了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琐事、偶发的小事就不会熟视无睹了,而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并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于笔下,在反复练习中就得得到良好作文能力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子祥,学生如何写好接力日记浅谈[J].教育探索,2019年。
[2]尹江石,传递习作的力量——浅谈“接力日记”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接力日记;常态化;实践意义
接力日记,作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一种实践方式在新课改探索中与大家见面。引导学生写接力日记,不仅能激发学生记事写话兴趣和帮助积累写作素材还可提高他们语言组织运用能力,发展写作能力。通过于此,促进学生相互比较,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同一个日记本上通过接力的方式中写日记,写作主体按顺序进行轮流写作。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接力日记常诚化在习作教学中作用巨大,效果也非常好。周国平先生在其《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一文中这样写到“日记是作家的摇篮”这句话。诚然,每一位作家的成长背后,都有无数叠日记本在支撑,记录着他们写作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积淀。没有写日记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持之以恒的写作训练,他们自身都无法感到受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加强接力日记常态化开展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多么重要作用。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接力日记常态化在学生习作能力提升中的实践意义。
一、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被称为“心灵的闪动”的日记在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眼里叫做“道德长跑”。所谓日记,就要不停的天天记。学生作为日记的主体,他们应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事、景、物以及这些在心里留下的印象、体验等情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日记中应描写的内容。这样的日记,就像是学生成长中的见闻经历档案。随着接力日记常态化,其记录的信息量就会聚沙成塔。如果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分门别类来存储,就可形成一叠资源“宝库”。当学生在习作时,需要从这些资源宝库中去选取材料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作写作的“原始素材”。由于这些素材的始作者是我们学生本人,有真情实感,在取用时还会唤醒当时经历时的体验情感,这样在运用时就更有体会。由此可见,接力日记常态化实施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事可叙、无情可诉的素材缺乏问题,长期坚持这种写作方式进行将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解决无米之炊和闭门呻吟的苦恼。
二、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我要写”的源动力更是让学生持续写话记事的情感支撑。写日记之所以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除了其写作上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束缚外,就是学生自由选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择文体和表达方式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大写作自由。通过这样一种放宽条件的思维创作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新鲜感、联想能力和表达欲望,使他的智慧自然而然地生成在手指尖上。无论是善于长言的学生还是无话可写的学生,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真实记录下来了就能获得来自教师的积极称赞和愉悦的成功体验。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并在反复的内心驱动下形成“我还要写”的强烈表达动机。当然,这样的成功感受源自教师的鼓励和表扬和同学热情的点赞。
三、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写作情感的积淀
写日记不仅在激发兴趣,不仅在积攒生活事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记录生活点滴的同时也记录也由此生发的个人各种情感。因此,真情实感成为了日记的一个重要特征。众观学生日记,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写出的日记不仅有他们自己亲眼目睹的东西,而且还在其中写出了真正的自我——真实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正是这个原因,在写接力日记时我们提倡写学生经历的生活,要求学生最好是的该生活事件中的参与者,有亲历体验。这样他们就会对所经历的人、事、境、物产生最直接、最真实、最鲜活的情感。通过接力日记常态化,就可把这样的情感积淀起来,从而丰富内化体验。
四、接力日记常态化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育
日记就是变相的作文,只是比作文在内容、形式方面更灵活。但无论什么样的日记,无非都是练笔,都是运用语言文字描摹生活的真实和抒发情感的真实。因此,只要做到日记常态化,而且目标明确,就可使其文字功底得到加强、写作技巧得到锻炼、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故而有人说,写作能力的提高贵在勤练笔,练笔贵在坚持写日记。来看看班里的孩子一个学生听《海阔天空》一曲后的日记感言:“困境只是一时的,只要有让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就能挣脱一切枷锁,取得此后的风平浪静。抬起头,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我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沿途所见的风景也会越来越美。待到羽翼丰满时,鹰击长空,翱翔于属于自己的梦想的那片苍穹看未来,一步步来了……也许在别人眼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在我眼里,进一步海阔天空。”阅读这些文字,我看到了小作者张扬的写作思维个性,也品尝到了坚持写日记的果实的甜蜜。
总之,接力日记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探索到的一个有效举措和平台。我们要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就得想方设法,而采用接力日记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在分工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提高了合作与交往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中的琐事、偶发的小事就不会熟视无睹了,而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并以个性化的方式呈现于笔下,在反复练习中就得得到良好作文能力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子祥,学生如何写好接力日记浅谈[J].教育探索,2019年。
[2]尹江石,传递习作的力量——浅谈“接力日记”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教学研究,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3/22 20:23:02
- 【点击频次】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