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我们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体作用发挥作为提效出发点,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实施问题式教学策略,并通过反馈评价机制诊断和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共同担当起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优教优学”以追逐教育高质量发展当下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提高历史育人效果、发展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师生双方都担当起创建主体的责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而在大力倡导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如何让他们提高学的效果来“以学彰教”呢?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创新策略,多种手段并进,充分发挥学、教主体性,才能在课堂上取得历史育人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动机,就不可能成才。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主体性就大大增强,其学习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回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线教师突出主体性、促进互动得以形成的首要追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实现的策略很多,情境教学策略、直观教学策略、实践活动策略、竞争激励策略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最好的策略是我们挖掘历史知识自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研究得出的结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话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可行性。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大教材自身趣味挖掘与设计。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历史教学主阵地仍在课堂,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把重拳放在课堂。我们知道,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石,抓好了这一点,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合理把教学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预设其中,通过方法和手段的精心组合去实现。现行教材,章节编排虽注重了时间性,但学生知识记忆却需要方法导向,需要线索作为记忆经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做到有主有次,突出重点,在难点时以多种手段以实现浓墨重彩。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知识 时,不能因为这一章节很多内容都与影视相关而过分强调激趣,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了放影视的环节上。应该说,学生在观看了影视后自然就会对此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流程展开时我们应注意线索清理,让学生自读教材自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之间的原因、时间和意义的相关内容。再通过教师设计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对自读自学成果的分享。这样教学既突出了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发现新知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科学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把需要学习的新知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在学生视野中,教学时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展开,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目的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历史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比,更需要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因为很多结论、观点的科学性还需要我们结合现实和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评判。没有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发现历史结论的正确与否,更不能对历史人物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而实现问题式教学法,既能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向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教材对此是肯定的,是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标志,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标志,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标志。我们就要在这里引导学生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对当时及后世历史的影响。实际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性质上讲同出一辙,从此之后“百家争鸣”局面不在,文化与思想又被重新禁锢起来。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得出正确的结论既快又正确,提高了有效性。
四、建立有效反馈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确定下步教学方向的重要依据。评价是学生判断自我学习效果、体验学习成功的有效平台。建立反馈评价体系,就是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知识掌握习得判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与评价。对此,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要求实施者应建立多位一体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而参与其中,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如同桌评、科任评、学生自评实施,让学生看到自我在历史学习中的进步与否。特别是课堂上的表现纳入评价之列更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中更能发挥促进作用。多年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权衡,教学有效性提高才是一个更科学的量化,否则,教学就会走向极端,发生“偏食”现象。
总而言之,在“优教优学”课改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这说明“教无定法”的重要原因。创建高效课堂的路子同样也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有一个务实的敬业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敬业品质,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会有阳光同行,就能充分发挥课堂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更有效率地促进他们发展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德厚,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
[2]李敏,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历史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优教优学”以追逐教育高质量发展当下的不懈追求,也是我们提高历史育人效果、发展学生历史素养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配合,师生双方都担当起创建主体的责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他们学习效果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而在大力倡导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如何让他们提高学的效果来“以学彰教”呢?多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创新策略,多种手段并进,充分发挥学、教主体性,才能在课堂上取得历史育人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动机,就不可能成才。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主体性就大大增强,其学习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回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线教师突出主体性、促进互动得以形成的首要追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实现的策略很多,情境教学策略、直观教学策略、实践活动策略、竞争激励策略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最好的策略是我们挖掘历史知识自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研究得出的结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一话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可行性。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加大教材自身趣味挖掘与设计。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历史教学主阵地仍在课堂,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把重拳放在课堂。我们知道,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石,抓好了这一点,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大半。因此,我们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合理把教学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预设其中,通过方法和手段的精心组合去实现。现行教材,章节编排虽注重了时间性,但学生知识记忆却需要方法导向,需要线索作为记忆经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做到有主有次,突出重点,在难点时以多种手段以实现浓墨重彩。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知识 时,不能因为这一章节很多内容都与影视相关而过分强调激趣,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了放影视的环节上。应该说,学生在观看了影视后自然就会对此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流程展开时我们应注意线索清理,让学生自读教材自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之间的原因、时间和意义的相关内容。再通过教师设计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对自读自学成果的分享。这样教学既突出了重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发现新知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科学实施问题式教学法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把需要学习的新知以问题的方式出现在学生视野中,教学时教师以问题为主线展开,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目的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历史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比,更需要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因为很多结论、观点的科学性还需要我们结合现实和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来评判。没有质疑和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发现历史结论的正确与否,更不能对历史人物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而实现问题式教学法,既能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向又能很好地训练学生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的大一统措施,教材对此是肯定的,是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标志,是中国历史大一统的标志,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标志。我们就要在这里引导学生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该事件对当时及后世历史的影响。实际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性质上讲同出一辙,从此之后“百家争鸣”局面不在,文化与思想又被重新禁锢起来。而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得出正确的结论既快又正确,提高了有效性。
四、建立有效反馈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确定下步教学方向的重要依据。评价是学生判断自我学习效果、体验学习成功的有效平台。建立反馈评价体系,就是从学生所反馈的信息进行知识掌握习得判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与评价。对此,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要求实施者应建立多位一体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而参与其中,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如同桌评、科任评、学生自评实施,让学生看到自我在历史学习中的进步与否。特别是课堂上的表现纳入评价之列更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追求中更能发挥促进作用。多年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权衡,教学有效性提高才是一个更科学的量化,否则,教学就会走向极端,发生“偏食”现象。
总而言之,在“优教优学”课改背景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这说明“教无定法”的重要原因。创建高效课堂的路子同样也是多样的,只要我们有一个务实的敬业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敬业品质,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就会有阳光同行,就能充分发挥课堂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更有效率地促进他们发展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德厚,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
[2]李敏,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3/22 20:28:34
- 【点击频次】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