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语文教学加强学法指导的有效实践

 

【作者】 江 希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拥有学法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实践。本文探讨了在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的具体方法,也谈到了学法拥有后学生在预习和复习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加强;有效实践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源自叶老的话现已在教育界成为了共鸣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学习能力组成要素中涉及多方面因素,其中知识是基础、方法是保证。正是因为这二维的重要性,在教学界又有了教知识重要还是教方法重要的争论声。由于受到“教以应试”影响,很多教师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又有了很大分歧,出现了重知识轻学法的实践表现。而随着知识多元、信息周期变短这一社会特征出现,普遍都认为“授人鱼不及授人渔”了。而语文作为奠基学科,其教学加强“不教”追求实现,更应在学法指导上加强,让学生在教师学法指导下拥有丰富的语文实践的听、说、读、写、理解、内化建构等多种学习、应用之法。
  一、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拥有学法
  课堂是知识传授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学法指导就在这个平台上加强展开。有效实践就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而不是纯理论似的讲学法。
  (一)示范操作,展示学法。从感性到理性,学法的习得也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所以,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获得学法不能采取纯理论的方式进行,而应结合具体学习场景来让学生尝试,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可以教材的某个自然段教学或以略读课文教学,把学习的具体方法先指出,让学生明了这是什么方法,接着教师尝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示范性学习。最后,在沿着方法学习后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这样的学习示范,不仅有了方法的示范也有了具体操作的示范。学生亲历这种方法应用,自然就会有所感知,就会在内心上产生某种体验、甚至感悟,从而在头脑中建构起这种学习方法的操作模式。为了达到展示学法收到良好示范效果,我认为教师还应在层次清楚施教和做到难易适度两个方面下功夫,才能引发学生学力上的同频共振。
  (二)及时小结,归纳学法。学习方法的获得不能仅停留在感性认知上,还要通过小结、归纳形成一种稳定的学习方法。这就是理性的结果。对于小学生来说,那就是知道方法名称和具体操作流程。而要达到这种效果,课堂上每当一种方法尝试应用后教师在小结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方法上的小结,让学生明了这些知识的获得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进行的。例如《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在知识层面教学完后我们就要追问学生这首诗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其经历几个步骤来获取的。经过这样引领,学生就会总结出其具体操作要求和流程。这样就把“授鱼”与“授渔”并重实施了,也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所以然”的得来原因了。
  二、指导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学生应用学法
  学法应用就是将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应用于知识发现与知识内化建构中。前者是学习新知时应用,后者是复习旧知时应用,这两者都需要方法支撑。
  (一)学法在预习中的实践。预习是最好的学法实践基地。常态化要求预习,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学法应用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加强这种实践,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利用课前更多时间与教材接触,对教材更多了解,不至于课上满堂抓。为了引导学生应用学法进行更好地预习,实施前我们可利用微课方式把学法寓于其中,首先是读法、怎样读,读几篇都要有要求,圈注法、摘记法、工具应用法、以及读写结合法等都要详细地告诉学生。毕竟小学生没有这些方法支撑。同时还要把具体要达到的理解通过问题呈现的方式让学生明了,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和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例如,《望天门山》的预习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同时对该诗中的意思和意境有较好的感知把握。又如《4*珍珠泉》这篇略课文的预习,我们就可放手让学生去阅读至少三遍,每遍带着不同任务去读,把珍珠泉的所在位置、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动所体现出来的美在预习中就完成整体感知和感悟。
  (二)学法在复习中的实践。复习旧知,是为了防止遗忘。如何防止遗忘,同样需要方法。而且,在“防”的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内化建构速度。所以,有效的语文学习离不开复习。特别是在小学生,他们自觉复习意识差,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复习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学法。教师应指导应用。时间上可采取先及时后逐步加大间隔时间进行。对于零碎的知识点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对比巩固的方法进行,甚至为了更好地记忆可将顺口溜应用起来。特别是理解的知识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运用,如作文的技巧就可利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和提高应用能力。例如,《桂林山水》一课中的排比句式的应用就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其方法就是口头仿造或作文上运用。
  综上,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实践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理念的要求,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奠基工程的预期得以实现。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放下过于看重的“教以应试”取向而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拥有方法而自主语文实践。特别是在“双减”下,更应强调方法指导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在自学中发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君梅,略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J].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
  [2]杨家荣,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安徽教育,1997年。
  • 【发布时间】2022/3/22 20:31:28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