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落实“双减”政策引发的思考

 

【作者】 时金龙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国家发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沉重负担以及让教育趋向公平。沉重的负担来自于学校、家庭和校外培训机构。“双减”直击学生负担重和教育的功利性及短视性,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一线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两方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务必提质增效。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双减政策,沉重负担;落实;优化作业设计;提质增效
  2021年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通过。该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1年7月24日由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那么,“双减”政策出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我们的义务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困境,存在着学生负担重,教师负担也不轻等诸多问题。学生负担重。沉重的负担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和校外培训机构。
  学校方面。作业量大,部分作业或考试偏难、偏怪、偏繁。有人调侃:教学一粒沙,考试撒哈拉;教学一杯水,考试黄河水。从某种程度讲,学生们读书读“病”了,大部分学生被训练成了“刷题机”和“复印机”,思维定势严重,“多元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甚至很差。其实,冷静地纵向反思,我们的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就是表扬奖励听话乖巧的,倡导顺从服从的,忽视或冷落标新立异的。有意无意地抑制青少年儿童调皮冒险、奇思怪想、好动冲动等自然之天性。过重的负担导致学生们体能差,身体素质下降。新学年开学军训时,相当一部分孩子站都站不下来,更不要说走、跑和跳了。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去补课,双休日节假日就更不要说了,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补习班内人头攒动,以致于孩子们长期睡眠不足,又加上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绑架”,“眼镜”多了,“胖墩”多了。孩子们每天自由地玩了多少时间?很少,几乎没有。那些一部分没有补课的学生,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监护人地监护也是不到位的,甚至是缺位的,特别是在农村。确实令人担忧!
  家庭方面。诸多问题导致家长的经济、精力和心理负担加重。而我国的家长又几乎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也给孩子“加餐”。
  培训机构方面。培训机构在教育领域,扩张迅猛,城乡随处可见。校外培训吸金喝银,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众人皆知。众多培训补习套路化、商业化、超前化、超标化、白热化。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几乎被包围,几乎被淹没。
  教师教学方面。学生负担重,教师的负担也不轻,特别是教师背负着教育教学教研以外的一些繁杂事务。“双减”直击负担重,直击教育的功利性和短视性。可以说来得及时有力猛烈,社会各界反响也比较强烈。
  实施“双减”政策,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一线教师,我以为:“双减”是教师的事,是校长的事,是家长的事,是各级领导的事,是全社会的事,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生大事、改革大事和政治大事,意义重大深远。“双减”地落实推进,应该是: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持久治理,科学规范改进,务实高效改革,不能走极端,不搞一刀切,不能一阵风。教师们要转变不合时宜的理念,改变有违“双减”政策的教学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强化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地学习训练,使之优化组合,使教学在有效的基础上力争达到高效。教师力争精讲巧讲,让学生精练巧练,教学应处理好“有所不为”和“有所为”。双减后,家长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反而更高了,每位老师应深知双减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的数量,而是在减负的同时要提质增效。从专业的角度,笔者从“教学”和“作业”两大方面谈谈“双减”政策下老师们怎么办?
  一、教学方面
  1、研读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对其内容应整体把握,了然于心。
  2、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对教材,既要局部把握,更要整体统览掌控。搞清主次,重点难点、必讲内容和选讲内容等。“双减”政策下,教学任务依旧,教学时间少了,我们必然要提高效率,要提质增效。愚以为:还是要抓好主阵地——课堂,精心对待每一节课每一分钟。
  3、精心准备,潜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细化处理,弄清楚这节课“教什么”,使教学有实效,尽力达到高效。抓住课本,利用好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毕竟是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博览别的资料,但不能机械地克隆别人的教学案例或课件等。
  4、走进学生,了解学情,研究分析学情。弄清楚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方法等已经“在哪里”,处于什么“层次”。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学生)。有些老师心中有《课标》,有教材,往往就是“目中无人(学生)”。
  5、对接教材和学情。确定本节课“教什么”,确定重点难点、主次详略等。把学生有“在哪里”引领到要去的那个“地方”和“高度(层次)”。
  6、熟练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学习优化组合,有针对性的最大限度地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考虑“怎么教”。“适合”与否,要从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学情、校情和教师本人的素养特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领”字上大有作为之处,大有文章可书。有的老师“领”得轻松自然高效,有的老师“领”得费时费力低效。每一位老师一定要充分施展自己的长处,这一点毋容置疑。
  7、教学应有“取舍”。老师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易太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8、教学,有时候要“放长线”。有些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难度大,老师们要进行分解,逐步推进,由易到难。学生接受知识习练技能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步到位的,应走一步,再走一步。否则,就要“煮剩饭”,“煮剩饭”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作业方面
  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教学的前置准备或后置延续。作业不是简单地布置,更不是机械重复的训练,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原创、选择、组合和优化设计。当前,中小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数量大,质量低,形式单一(纸笔书写为主),机械重复,缺乏研究,海量布置,很少对症下药,低效少趣,随意性大。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通常是单打独斗,缺乏沟通协调。更有甚者,还有惩罚性作业和无效作业。作业成了老师家长压制学生的武器和手段。至于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的作业,更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五花八门,管你适合不适合。海量作业的布置,学生苦不堪言,多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久而久之,便走上了厌学之路。学霸毕竟是少数。作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颇有研究价值。“双减”政策下,作业更值得老师们研究。
  作业的一般流程:设计(原创;选择;组合)——布置——学生做——检查批改——评讲反馈——纠错订正——复查。
  1、作业的设计。
  作业的设计,不管是老师个人原创的,还是选择组合其他资料的,我以为应适量,不宜多,应精准典型,务实有效,力争高效有趣,不超《课程标准》,贴近教材,贴近学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生活。不同的课型,作业也不同。我们应坚决杜绝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即使重要的知识技能需要反复练,也不要机械重复,可变换作业的角度和方式,力争让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老师设计作业,心中应有班级全体学生,既考虑共性,也应考虑个性;既考虑全体,也要考虑个体差异,还应考虑时间。也就是说,要尊重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使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作业设计,要追求形式的多样性。当前,要缩减纸笔作业,适量增加口头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操作性作业等。有时候,让学生静静地看或静静地想,也是一种作业。
  笔者教授语文和地理。在语文作业中,作文的设计和布置,我始终是把“自由练笔作文”和“非自由练笔作文”结合起来。前者,让学生自由写,写什么,写多少,学生自己确定,教师稍作引领即可;后者,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并结合学情,进行规范有序地设计和布置。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可行,有效,学生喜欢。有时,我甚至减少一次两次“非自由练笔作文”的量,增加学生“自由练笔作文”的量。地理作业的设计布置,我有特殊的作业,即要求学生用透明纸“描地图”,然后“临摹地图”,进而“绘地图”。这项作业一般在闲暇时间练习。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效果好。讲“气候”内容时,我减少纸笔作业,增加一项作业——看中央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效果也是很好的。因为大部分学生喜欢。所以,教师应结合所授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作业,“殊途也能同归”。
  2、作业的布置。教师一定要相互沟通,不能单打独斗。这方面,班主任要牵头协调本班各科老师,严控作业总量,统筹兼顾,多替学生想一想。
  3、作业的检查批改。教师应做到躬亲及时,以便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4、作业的评讲反馈。教师应区分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的问题,必须花时间评讲解决,个性的问题,课下个别对待即可。评讲作业中,对优秀的要表扬,对有创新的要点赞,对有进步的学困生更要鼓励表扬。
  通过实践,近一学期落实“双减”政策的实践,已初见效果。笔者建议: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团结一致,形成有效合力,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教育行稳致远,让祖国之“花”露出笑容,绽放于世界民族之园,让祖国之“苗”亭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发布时间】2022/3/22 20:32:35
  • 【点击频次】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