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安全教育探析

 

【作者】 金小舟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宜山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展开安全教育是现阶段一大重要任务,为了祖国花朵的安全,本文从情境创设、完善教学设计来融入生活,加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普及安全教育内容以及深入学生生活,从这四个方面展开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从教育层面来说,对于孩子除了注重学习成绩以外,人生安全才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必须关注的核心!因此,必须把安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中,增强儿童的危险意识,尽可能的降低意外人身伤害,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安全。通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解,展开安全教育,使儿童掌握到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伤害。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如何展开安全教育策略呢?
  1.提高思想重视程度,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安全重于泰山”,这是每一个人都知道的,一切漠视生命的态度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都要付出代价。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的地位,道德与法治作为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学校也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使命,做好安全教育。那么,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牢牢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的社会发展到如今,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什么是教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考个好成绩,教育的本职目标是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所以,我们在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其实也是在加速培养合格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安全教育也推动了学校治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不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才能够保证小学生健康发展。而且,近几年来随着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我们也发现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儿童安全意识和相关安全知识的缺乏。那么,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学校就有责任去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2.通过情景教学,传授安全知识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低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此时,如果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互动、实践活动来为学生们的学习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那么自然会事半功倍,诱发学生们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安全知识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效果。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学路上》,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教学之初,笔者分析《上学路上》这个话题,发现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每天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于是,在设计本课时笔者没有采取传统的讲授方法,而是设计了“帮助小明安全上学”的活动情景,把生活引入课堂,引领学生们在生活化的课堂之中获取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教师:“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碰到了小明的妈妈,她父母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顾,小明的上学成了一个难题,妈妈让小明自己去上学,可是心里一直好担心,为此她想求我帮忙。你们愿意帮小明安全到达学校,让他妈妈放心吗?”同时,教师展示一个过马路的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明一路上要经过的地方,想想妈妈在担心什么。细心的学生们观察发现了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两条马路,马路上车来车往,看起来很危险呀!看来妈妈担心小明过马路被车撞呀!教师:“妈妈这么担心是有原因的。你们看一段视频吧!”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一个学生低头玩手机没有看到红绿灯就过马路,结果被一辆车撞倒在地。还有一个学生过马路不走天桥,选择翻栏杆,结果被车撞了。通过如此真实的交通事故案例,学生们从内心认识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诫自己上学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情景教学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一些特殊活动的危害性,看到了这一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从而更深刻地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活动中,各种交流和互动也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培养了他们的助人精神。
  3.加强家校合作,家庭配合开展安全教育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家校共育工作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建立建立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家校共育工作体系,有序有效实施家校共育工作,是新时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开展家校共育需要我们多与家长沟通,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共同合作、达成共识,在学习习惯培养、知识获取、品德培养特别是安全教育工作上开展沟通交流、工作方法探讨,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部编版一年级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共包括了4课的内容,分别是《玩得真开心》《吃饭有讲究》《别伤着自己》《早睡早起》,本单元引导学生在“上学了”之后的新生活情境中反思家庭生活,引导学生们由自然的家庭生活状态,进入到文明健康、安全愉快、自主治理的家庭生活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堂上,一起开展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如在《别伤着自己》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去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境。例如,我们在马路上踢球,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和朋友们一起争抢玩具,结果打到了朋友;我们在准备十二条美术课的彩笔,结果被刀片伤到了手……通过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的情形,请学生们回忆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鼓励学生们在小组之中讨论:以上情况怎样避免伤害?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在实践操作的环节,我们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拿出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剪刀、创可贴、药棉、纱布、红药水等,由学生为父母展示伤口清理,父母在过程中给予指导,从而给学生灌输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安全教育的针对性,还加强了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一举两得。
  4.强化师生交流,普及安全教育
  小学生生长发育表现出了一定的特点,那就是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试图亲自探索来满足自己的这一心理需求。很多时候,安全故事多是因为这个发生的。那么,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对于学生们好奇的新鲜事物,一定要及时告知他们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有义务做好教育和引导,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多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并给予他们合适的关心以及问候。如季节变更的时候,我们要提醒学生们一定要注意换衣服,不提倡为了好看去穿的很少,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不仅仅要为其讲授一些知识,更要告诉他们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去保护自己。如购买到了劣质产品,我们要告诉他们消费者保护法的知识,鼓励他们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从而让学生们从内心感受到法律、安全知识是真正有用的,并自觉在生活中去践行。针对社会的安全教育焦点问题,我们也有必要开展专题的学习或讲座,定期为学生们分享一些案例和知识,帮助他们他们去知晓更多关于安全知识,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对安全有更高程度的理解,意识到身边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树立警惕意识,懂得自我保护。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叶林.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1(21).
  [2]王晓蕾.网络环境下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生安全教育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2).
  [3]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20(04).
  [4]刘亚轩.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0(26).

  • 【发布时间】2022/4/8 9:13:02
  • 【点击频次】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