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运用新课标理念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标理念是教师行动努力的方向,我们要据此创新,抓住课标指出的培养重点,创新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必需的实用的数学教育惠及。本文探讨了数学教学实施中用到的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理念、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施教理念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标理念是数学教学的航向标,是教师教学行动的指南。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适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成长而达到“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能助力自我发展的数学”的要求,从而实现为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的培养目标。这是小学数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教学时,我们就应带着这些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一、更新学生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发展实现能力提高的有效路径。不同的学习方式虽然都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但其效果不同。“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在波利亚这位著名数学家看来是学生本人的亲自发现,其原因就是学生本人的这种发现在理解上、掌握上都能达到最大化效果。因此,基于这样的理念要求,课堂上我们就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索过程,在在利用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获得知识中增强体验。落实到教学中,教师就应变“教教材”为搭建平台,尽可能提供广阔学习空间,化教为导,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让他们以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动手、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探究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与方法,从而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得来,让他们以前获得面积公式的方法再次应用到这样的场景中来探究以发现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充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唤醒他们潜有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学生很快就会把转化思想与动手操作学习结合起来,把欲求的图形面积与先前面积公式的推导求法进行联系,转化成已知图形。这样就经历了知识的发现、探究而在获得正确公式的过程中还有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的学习再配合后来的交流讨论环节,学生在心中就会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就会获得知识的自学潜力的存在。
二、运用现代技术施教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智慧教室创建的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入驻课堂与学科高效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新课标用大量篇幅要求一线教师把信息技术这种先进教学工具用到学生学数学和解问题决的实践中,有效改进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确,在新课标指引下,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物化的智能一体机科学合理地用到了数学课堂中,其结果也让教师用心设计与实施也得到了很好回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一课的实践中我们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智能一体机来助力,因为这一课知识本身就是动态的,如果仅靠教师手绘图形,就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平移、旋转与对称这种动态性的概念,更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智能一体机的动画功能将其平移、旋转的过程清晰让学生目睹,这样建立起来的动态概念就形象直观易牢记。这就是新课标之所以要一再强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施教的重要原因,既直观又激趣,效果还特好,过程更高效。
三、加强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又是思维体操。在数学学习中利用问题启动思维能给学生思考以方向和动力。多年实践发展,不善于质疑思考、不长于问难就难以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创新思考的,也就找不到可行之径以优化问题解决策略。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成为教师落实新课标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落实到教学中,就是通过探究性为主的学习平台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边学边质疑,在得出问题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又获得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做,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我或者合作的方式去解决。例如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你能想什么办法自己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呢”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出这样问题来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其意图不在于公式的快速获得而在于公式发现的过程和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有方向。当学生尝试运用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之作对比的方法进行猜想验证后,我们教师就可用“这公式能运用于所有的圆锥体积计算吗”作进一步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思维去更大范围内归纳还会增强探究欲望和问题解决信心。这对于提效提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总之,新课标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纲领,我们在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时一定以此为据,否则就无法辨别方向,找不到培养重点。路子可以多,但学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不能受到“应试”左右。好的理念就是要帮助教师把汗水尽快换成成果,让学生尽快得到更好的数学教育惠及而不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生刚,浅谈小学生数学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J].教学月刊,2016年。
[2]张传涛,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1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新课标理念是数学教学的航向标,是教师教学行动的指南。新课标要求我们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适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成长而达到“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能助力自我发展的数学”的要求,从而实现为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的培养目标。这是小学数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教学时,我们就应带着这些理念开展课堂教学。
一、更新学生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发展实现能力提高的有效路径。不同的学习方式虽然都是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结果但其效果不同。“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在波利亚这位著名数学家看来是学生本人的亲自发现,其原因就是学生本人的这种发现在理解上、掌握上都能达到最大化效果。因此,基于这样的理念要求,课堂上我们就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索过程,在在利用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获得知识中增强体验。落实到教学中,教师就应变“教教材”为搭建平台,尽可能提供广阔学习空间,化教为导,将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让他们以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动手、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探究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与方法,从而促进自我发展。例如,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得来,让他们以前获得面积公式的方法再次应用到这样的场景中来探究以发现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充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唤醒他们潜有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学生很快就会把转化思想与动手操作学习结合起来,把欲求的图形面积与先前面积公式的推导求法进行联系,转化成已知图形。这样就经历了知识的发现、探究而在获得正确公式的过程中还有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的学习再配合后来的交流讨论环节,学生在心中就会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就会获得知识的自学潜力的存在。
二、运用现代技术施教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智慧教室创建的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入驻课堂与学科高效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新课标用大量篇幅要求一线教师把信息技术这种先进教学工具用到学生学数学和解问题决的实践中,有效改进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确,在新课标指引下,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物化的智能一体机科学合理地用到了数学课堂中,其结果也让教师用心设计与实施也得到了很好回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图形的平移、旋转与对称》这一课的实践中我们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智能一体机来助力,因为这一课知识本身就是动态的,如果仅靠教师手绘图形,就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平移、旋转与对称这种动态性的概念,更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智能一体机的动画功能将其平移、旋转的过程清晰让学生目睹,这样建立起来的动态概念就形象直观易牢记。这就是新课标之所以要一再强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施教的重要原因,既直观又激趣,效果还特好,过程更高效。
三、加强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又是思维体操。在数学学习中利用问题启动思维能给学生思考以方向和动力。多年实践发展,不善于质疑思考、不长于问难就难以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创新思考的,也就找不到可行之径以优化问题解决策略。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成为教师落实新课标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求的一种有效途径。落实到教学中,就是通过探究性为主的学习平台中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边学边质疑,在得出问题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又获得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做,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我或者合作的方式去解决。例如在“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你能想什么办法自己去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呢”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出这样问题来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其意图不在于公式的快速获得而在于公式发现的过程和方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有方向。当学生尝试运用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之作对比的方法进行猜想验证后,我们教师就可用“这公式能运用于所有的圆锥体积计算吗”作进一步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思维去更大范围内归纳还会增强探究欲望和问题解决信心。这对于提效提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总之,新课标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纲领,我们在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时一定以此为据,否则就无法辨别方向,找不到培养重点。路子可以多,但学为主体的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不能受到“应试”左右。好的理念就是要帮助教师把汗水尽快换成成果,让学生尽快得到更好的数学教育惠及而不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生刚,浅谈小学生数学作业良好习惯的培养[J].教学月刊,2016年。
[2]张传涛,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21年。
- 【发布时间】2022/4/8 9:13:26
- 【点击频次】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