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素质教育理念下幼儿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作者】 沈江霞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城北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教师对幼儿的德育工作也应创新。作为幼儿园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来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素养以及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启蒙教育阶段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德育;策略探讨
  幼儿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其今后成长、良好品德的塑造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德育,将德育置于重要位置,对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有积极的效果。现阶段教育作为我们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是对知识的教育,还有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好的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培养是目前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主要的一个教育任务。
  1、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不少老师忽略了孩子的主动性,只懂得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各种德育知识,而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德育教育上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孩子德育教育的成长。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为了实现德育教育,我们就必须坚持以孩子为主体,积极实施教学策略变革,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孩子改善自我道德素质,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可利用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在游戏滑梯的过程中,尽管每一位孩子都要玩耍,但老师要使孩子明白,要游戏滑梯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要主动和其他玩伴互动沟通,使孩子了解到排队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更好地遵循比赛规则,养成孩子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帮助孩子主动开展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完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2、结合节日活动,强化德育渗透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底蕴雄厚,很多中国传统节日包含着非常多的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涵。作为一名中国人,不仅需要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更要清楚其中深刻的内涵,同时还要承担起传承和发展的责任。由此可见,不管是对节日内涵,还是文化的传承,在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便可以利用节日活动的方式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此推动文化传统理念的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在清明节时期,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借助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首先班主任可以结合绘本知识内容向幼儿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其节日风俗,在向幼儿介绍完以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踏青、扫墓等活动。在活动开展以前,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这些活动的由来以及其内涵。利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热情,同时还会加深幼儿对清明节的印象及重视程度,最终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目的。
  3、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对德育的认知
  在游戏过程中,教育者要对儿童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不适当的行为要及时介入和引导。一方面,以引起孩子对自己行为的重新审视,重新回忆游戏前的约定。另一方面,及时的反馈会加深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加强他们的德育意识。高质量的师幼对话可以帮助儿童完善德育观念。对话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话的平等性。老师要尊重并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低估孩子的认知。其次,对话的创造性。教师和孩子都是对话的创造性主体;双方在交流中毫无保留地谈论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孩子在自由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时,能够逐渐理解教师的智慧,获得双方共同创造的知识和经验。再次,对话的开放性。老师和孩子们都真诚地敞开心扉,在开放自由的知识交流中不断促进认知的深化。
  4、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强学习与认知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开展德育教育,教师要注意对德育知识进行具体化,方便教师的讲解的同时,也让幼儿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提高德育综合素养。教师要注意对于幼儿德育素养的培养,帮助他们学习德育知识,这对于他们提升自身的德育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幼儿往往年龄比较小,对于基本的知识和常识缺乏必要的理解,会对他们的德育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幼儿德育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灵活的运用游戏教学方式,对于德育知识进行直观的演示,让幼儿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德育学习,促进他们德育素养的提升。
  5、组织丰富有益的德育实践活动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会对知识进行理解,而且幼儿也会在自己脑海中将这些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这是幼儿习得和领会的阶段,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就是能够让幼儿将自己内化的知识进行提取和运用,并且是要有意义地提取和应用。所以教师就需要带领幼儿进行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用这些实践活动将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也让幼儿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完道德的相关课程时,教师教给了幼儿一些关于礼貌或者诚信的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进行道德课程的时候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事的时候,可以将礼貌和诚信的道德知识进行运用,让幼儿能够礼貌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交往。在教给幼儿一些关于善良的品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进行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到一些养老院或是孤儿院,给那些孤独的人一些温暖,这样幼儿就能够在送温暖的过程中,自己也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就会将自己的这份善意保留下来,推动幼儿的成长和学习。
  6、教师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最大的特点是低认知能力和高模仿能力,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外界事物,甚至还会对教师的一言一行进行模仿,基于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如果教师在日常德育中不重视自己的言行,比如说话粗鄙、行为不文明,幼儿很容易将这些陋习学去,正所谓“其身正,不令也从”,幼儿教师需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比如在日常交流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会聆听、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说话,这时教师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与幼儿交流时要足够认真聆听,不打断幼儿说话,这样一来幼儿也会对教师的聆听行为进行模仿,学会尊重他人。不难看出,在幼儿德育中,教师需要重视幼儿爱模仿的心理特点,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有效提高德育成效。
  在进行现代化教育时,德育的渗透在任何教学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德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幼儿阶段在进行道德水平的培养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教师也是要尽可能将新的认知教育德育方式应用于其中,这样才能有助于使儿童的教学质量得到改善,为我国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芬.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的新视角探讨[J].家长,2021(31):71-72.
  [2]高英平.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21(24):181-182.DOI:10.16657/j.
  • 【发布时间】2022/4/8 9:15:52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