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 沈炎娇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振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开设的学科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现实的课堂呈现出以下的现状:教法单一,原文照读,不拓展,不开展活动,把课上得死死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新的课程理念则指出《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教材的预设,灵活地捕捉各种生成因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活用教材;师生互动;以人为本;解开束缚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儿童的特点而设置的,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为学会生活和怎样做人打下基础。现实的课堂呈现出以下的现状:教法单一,原文照读,不拓展,不开展活动,把课上得死死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新的课程理念则指出《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局限于教材的预设,灵活地捕捉各种生成因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基于以上原因,我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获取成功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活用教材,在挖掘中拓宽教材
  教材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它是静止的有限的,而我们的智慧是无穷且多变的。因此,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堂内外各种资源,有效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与厚度,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立体网络,极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拓宽教材的维度。
  如我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这一课时,首先让孩子找一找身边的人有哪些诚实的行为,并按要求填写好调查表。然后在课堂上夸夸所发现的诚实行为,并说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打算怎样做诚实的孩子。课后,我布置学生去搜集古今中外名人诚实的名言、小故事,用他们的事迹、力量感染并教育学生。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诚实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态度与行为,不断发展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在交流中获得快乐
  在课堂上,如果只靠教师空洞说教,或学生自主活动,这种交流是单一的,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把信息辐射性地传递,形成互动互助、活生生的课堂。
  如我在教《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时,在设计“一起把房间里迷路的‘小伙伴’送回家”活动时,我通过鼓励学生模拟整理房间,掌握整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在学习《请帮我一下吧》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共同讨论“看看什么困难需要帮忙,什么困难不一定需要帮忙”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类贴图,再交流对“不一定需要帮忙的事情”,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自己解决?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思考,做到遇到困难尝试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要学会请人相助,从而学会生活。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在互动交流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和能力,还体会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以人为本,在活动中丰富情感
  活动是发展和形成学生个性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精心设置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创造适合个性发展的条件,有利于帮助学生挖掘潜力,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获取丰富的道德情感。
  如教学《安全地玩》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活动。先出示学生课间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场辩论活动——他们的游戏有没有危险。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材料并指导学生把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整理出来。接着选出正、反双方的辩手进行一场辩论赛,由其他学生当评委。假如你认为是支持哪一方,想补充证据的就可以用写纸条的方式进行补充。通过辨论,让学生发现危险因素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远离危险,很好地保护自己。
  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大课堂实践活动,实施课堂教学行为和活动的多重组合,不仅仅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乐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还能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四、解开束缚,在生活中深化导行
  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尽量生活化,解开束缚,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如教学《我们的班集体》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在成长的过程中勇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教学目标,我解开课堂束缚,精心设计了一个“积木搭楼房”的生活体验。先提出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共同合作搭楼房,并上交作品。由于学生在活动前小组内成员没有协商和明确的分工,导致有的学生忙着搭建,有的学生在抱怨,有的学生承担起指挥的任务但又没有人听,还有的学生想参加又无从插手,只好在一旁观望。活动结束时各小组上交的作品有的只是搭了一半,有的虽然搭起了楼房却不符合要求。这时,我让学生发表意见,找出不成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接着让学生开展第二次体验活动,重新搭一次楼房,有了第一次的经历,许多组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两次搭楼房的体验,详细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存在问题。
  课堂的结束不应该是下课铃响的那一刻,而应该延伸到生活中,只有在生活中深化了在课堂上习得的道德品质,才能记得牢。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学科,学科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活用教材,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解开课堂束缚,让学生带着所产生的道德情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能正确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从促进学科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凸显教师授课之道,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安文斌:《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学校归属感的策略分析》 神州:2019年25期
  [2]江凤:《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小作家选刊:2016年11期
  [3]陈成:《小学思品课堂教学方法漫谈》 数码设计(下):2018年1期
  • 【发布时间】2022/4/8 9:16:04
  • 【点击频次】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