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会民主管理,让班级焕发活力
【关键词】 ;
【正文】 随着教育的进步发展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换,学生在学习上也逐渐觉醒主人翁意识,其中学生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独立意识更是日益增强。由此,我们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对象,班级的管理也不能再沿袭传统的“班主任包办”的模式。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他们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的同时,也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大胆放手让学生民主管理班级。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家庭”,家有家规,家也有家长,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者,更是“家庭”的大家长。由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形式上要适应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班级民主管理的模式。其次,每一名学生都是家庭中独立而相互依赖的一员。想要建设一个思想团结、行为上进的“家庭”,必须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让其自身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争取人人都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
一、在班级民主管理中,“我”所面对的难题
1. 学生多数来自山区,自卑心理严重。
我所任教的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他们对城市的了解甚少,对班级管理和民主的概念一无所知,只知道一昧地听从老师的指令完成规定行为。另外,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身份,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不会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甚至会推脱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职责。当我下决心在班里大刀阔斧地进行班级管理模式改革时,竟没有学生吱声,全都齐刷刷低下了头,仿佛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2. 班级中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人数众多,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众多周知,健康的家庭氛围是学生成长的最好环境。父母离异和重组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摸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特殊的逆反心理,经常是老师说往东他们往西,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更是影响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由于逆反心理严重,这些学生不仅不会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还会和班主任对着干,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二、为了解决班级自主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我”的解决方法
1. 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消除自卑心理和减缓逆反心理。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真实心声,我与学生同吃食堂,奔走于宿舍之间,终于得知孩子们是由于读书环境的转变导致自卑与逆反增生。从山区走向市区,孩子们见识了城市的繁华,顿时将内心的孤立渺小感无限放大,于是他们校园生活时而沉默不语时而标新立异,生怕别人嘲笑他们是“村里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学生们课后谈心,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他们——老师也是“村里人”,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土地上的耕作者,只要坚持学习、努力上进,未来就会有多种选择。于温馨谈话中,将同理心合理运用,以将心比心为基石,而非一味地同情他们,如此才能让他们敞开了心扉,在课上和课下勇于“发声”。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与家长联合监管学生动态。
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其共性在于与家庭沟通较少甚至是零交流,仅有金钱上的往来。家长疏忽了对孩子心理和行为动态的监管,放任其行,使得孩子越来越难教养。针对这种特殊的家庭情况,我每个周末都会进行家访一次,家访使我了解了村里的许多家长早已外出打工,家中仅剩老人与幼童,我的学生自然而然成为留守儿童。我多次拨通家长的电话,通过微信实时给他们传送孩子在学校的动态,让家长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减缓孩子内心的逆反心理。在我的不倦努力下,孩子们终于肯配合我的“发号施令”,甚至是主动提出分担班级工作。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拥有了自主性和班级责任感,是时候开展班级民主管理了。
三、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具体办法
1.实行班委会的定期民主选举和干部轮换制。
班委会在班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通过自我推荐、发表竞选演说和全体学生的无记名投票产生,任期一学期最为合适。选定了班委会成员后,根据其意向和能力性格等综合因素进行详细分工,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和能力范围,注重分工与合作。任期结束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实行至少一半以上的班干部进行轮换甚至是全部轮换。
2.设立“值日班长”。
为了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民主意识,学会管理技能,故而建立“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按照座位由每位学生轮流担当,负责对班级纪律、课内外作业、值日卫生、早操早读以及跑操等常规检查打分和记录管理,并在次日晨读时间简单陈述自己的工作日志以及点评自己的工作的不足之处,随后把“值日班长”的工作传达给下一位同学。“值日班长”让所有同学都能体验到班级管理的乐趣与不易,可以在无形中让许多行为不规范的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让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改正态度,学会配合其他同学的管理工作,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如此以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班级荣誉感。
3.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依章管班。
制定好班规,明确好什么不该做,什么值得提倡做。班规的确立不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需要由班委主持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投票,具体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以包含纪律、卫生、作业检查情况等方方面面的班级管理工作,最后总结出的代表全班成员集体利益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班级民主管理的工作便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章管班,可以避免班委会陷于瘫痪状态或是“专制式”管理,让班级真正得以民主管理。
4. 开展对话谈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班级建立学生QQ群用于讨论班级管理事项和提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班委会和班主任及时吸收采纳或解释。让班主任和班委与学生三方对话,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后配合对方的工作。同时,也要学会自我反思批评,让所有人都在不断反思中成长与提升自我,形成“人人被人管,人人管他人”的良好氛围。
四、小结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领导者,在实践班级民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要总想着包揽一切,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且耐心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成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另外,班主任要意识到自身绝非绝对领导,而是监督式领导,做一名“监督者”——若学生的管理无法让班级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时,就出手引导民主管理的方向。班主任的角色就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边上,若看到有孩子像悬崖这边跑来,便拦住他们并告知他们该去的方向。
班级民主管理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者之一,必须要培养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相信民主管理的力量会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好。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家庭”,家有家规,家也有家长,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者,更是“家庭”的大家长。由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形式上要适应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班级民主管理的模式。其次,每一名学生都是家庭中独立而相互依赖的一员。想要建设一个思想团结、行为上进的“家庭”,必须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自主性和民主性,让其自身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争取人人都做班级管理的小主人。
一、在班级民主管理中,“我”所面对的难题
1. 学生多数来自山区,自卑心理严重。
我所任教的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他们对城市的了解甚少,对班级管理和民主的概念一无所知,只知道一昧地听从老师的指令完成规定行为。另外,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身份,使得他们的内心充满了自卑,不会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甚至会推脱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职责。当我下决心在班里大刀阔斧地进行班级管理模式改革时,竟没有学生吱声,全都齐刷刷低下了头,仿佛这件事与自己无关。
2. 班级中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人数众多,学生逆反心理严重。
众多周知,健康的家庭氛围是学生成长的最好环境。父母离异和重组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摸的,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特殊的逆反心理,经常是老师说往东他们往西,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更是影响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由于逆反心理严重,这些学生不仅不会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还会和班主任对着干,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二、为了解决班级自主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我”的解决方法
1. 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消除自卑心理和减缓逆反心理。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真实心声,我与学生同吃食堂,奔走于宿舍之间,终于得知孩子们是由于读书环境的转变导致自卑与逆反增生。从山区走向市区,孩子们见识了城市的繁华,顿时将内心的孤立渺小感无限放大,于是他们校园生活时而沉默不语时而标新立异,生怕别人嘲笑他们是“村里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学生们课后谈心,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他们——老师也是“村里人”,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土地上的耕作者,只要坚持学习、努力上进,未来就会有多种选择。于温馨谈话中,将同理心合理运用,以将心比心为基石,而非一味地同情他们,如此才能让他们敞开了心扉,在课上和课下勇于“发声”。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与家长联合监管学生动态。
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其共性在于与家庭沟通较少甚至是零交流,仅有金钱上的往来。家长疏忽了对孩子心理和行为动态的监管,放任其行,使得孩子越来越难教养。针对这种特殊的家庭情况,我每个周末都会进行家访一次,家访使我了解了村里的许多家长早已外出打工,家中仅剩老人与幼童,我的学生自然而然成为留守儿童。我多次拨通家长的电话,通过微信实时给他们传送孩子在学校的动态,让家长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问题,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减缓孩子内心的逆反心理。在我的不倦努力下,孩子们终于肯配合我的“发号施令”,甚至是主动提出分担班级工作。我知道,孩子们已经开始拥有了自主性和班级责任感,是时候开展班级民主管理了。
三、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的具体办法
1.实行班委会的定期民主选举和干部轮换制。
班委会在班级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通过自我推荐、发表竞选演说和全体学生的无记名投票产生,任期一学期最为合适。选定了班委会成员后,根据其意向和能力性格等综合因素进行详细分工,明确每个班干部的职责和能力范围,注重分工与合作。任期结束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实行至少一半以上的班干部进行轮换甚至是全部轮换。
2.设立“值日班长”。
为了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增强民主意识,学会管理技能,故而建立“值日班长”制度。“值日班长”按照座位由每位学生轮流担当,负责对班级纪律、课内外作业、值日卫生、早操早读以及跑操等常规检查打分和记录管理,并在次日晨读时间简单陈述自己的工作日志以及点评自己的工作的不足之处,随后把“值日班长”的工作传达给下一位同学。“值日班长”让所有同学都能体验到班级管理的乐趣与不易,可以在无形中让许多行为不规范的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让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改正态度,学会配合其他同学的管理工作,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如此以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和班级荣誉感。
3.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依章管班。
制定好班规,明确好什么不该做,什么值得提倡做。班规的确立不能由班主任一手包办,需要由班委主持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投票,具体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以包含纪律、卫生、作业检查情况等方方面面的班级管理工作,最后总结出的代表全班成员集体利益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班级民主管理的工作便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章管班,可以避免班委会陷于瘫痪状态或是“专制式”管理,让班级真正得以民主管理。
4. 开展对话谈论、批评与自我批评。
班级建立学生QQ群用于讨论班级管理事项和提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班委会和班主任及时吸收采纳或解释。让班主任和班委与学生三方对话,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想法后配合对方的工作。同时,也要学会自我反思批评,让所有人都在不断反思中成长与提升自我,形成“人人被人管,人人管他人”的良好氛围。
四、小结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领导者,在实践班级民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要总想着包揽一切,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且耐心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成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另外,班主任要意识到自身绝非绝对领导,而是监督式领导,做一名“监督者”——若学生的管理无法让班级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时,就出手引导民主管理的方向。班主任的角色就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站在悬崖边上,若看到有孩子像悬崖这边跑来,便拦住他们并告知他们该去的方向。
班级民主管理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者之一,必须要培养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相信民主管理的力量会让这个班级变得更好。
- 【发布时间】2022/4/8 9:16:55
- 【点击频次】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