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探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目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中高职协调发展。为此,在中高职融通办学的基础上,做好课程衔接将是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以中高职融通办学为背景,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提出促进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问题;对策
在中高职融通办学的背景下,专业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对于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内容而言,首先是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其次是对口专业衔接,最后是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从总体角度看,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有助于中高职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从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中高职融通办学很多人并不陌生,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中就提到,在2020年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同时还要实现产教融合,以此为基础推进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之间的互联互通,秉持终身教育理念,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中职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学历与技能的双重考验,就业压力大,非常有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相关专业技能,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将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层次不明。
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情况看,中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总目标方面是相同的,就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也要熟悉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等。然而,在专业培养总目标中,并未划分出具体的层次。对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来讲,中职教育的重点是侧重就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1]。从实质上讲,中职课程依然不能摆脱考试成绩的束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合理定位,学生也仅对应考内容表示关注,技能学习机会减少,导致其自身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代新课标要求。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课程开设存在重复现象。
上文提到不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学校,专业培养的总目标都是相同的。虽然两种学校所开展的专业课程属于不同层次,但是专业课程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目前,中高职院校在融通办学期间,沟通效率低的情况广泛存在,这就导致中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重复的情况。这种课程重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科目存在重复设置现象,即同一科目的课程不仅在中职学校开设,还在高职学校开设。其次是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在中高职融通办学的过程中,很多课程的名称是完全一样的,相比较来看,课程重复内容已经超过50%。然而,中高职课程教师对此情况并不了解,对教材不能精心筛选,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3、教材编写标准不一,衔接课程质量不高。
教材在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编排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并未关注教材编写标准问题,对教材内容筛选不到位,并未重视中高职所教知识的有效衔接,由此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差,学习动力不足。另外,中高职课程教材因编写标准不一,课程质量大打折扣,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受阻,进而对中高职融通办学产生影响。
三、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对策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层次分明。
中高职教育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结合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来看,两种学校均将综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发展重点。从中高职融通办学角度来看,两者在融通的过程中,层次划分还是有必要的。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其主要以职业基础教育为主,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突出的是职业概念。而高职教育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教育,不仅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还将其实操能力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突出职业化、专业化,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总的来讲,两个阶段的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即中高职学习阶段均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两者各有侧重,不仅在层次方面存在差异,还在独立性方面有着很大区别。因而,在中高职融通办学期间,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培养目标应充分反映不同层次课程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结合不同行业的岗位要求,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值得关注的是中职的人才培养是具有独立性的,合理确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尤为关键。
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杜绝中高职课程重设。
在中高职融通办学中,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课程的衔接。而课程衔接的重点不仅限于课程目标、内容编排等方面的衔接,还在于课程教学及课程定位的衔接等。自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制定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是确保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在推进国内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高职课程衔接无疑是必然选择。为此,做好中高职融通办学的基础上,应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杜绝中高职课程重设。
从国家层面对专业课程标准进行统一规范,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从宏观角度,立足长远发展的角度,结合中高职教育特点,科学设定课程标准体系,对课程目标加以明确,构建清晰的课程内容框架,明确改革重点,为课程划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专业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方面,中高职学校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及关联性,合理设定中高职衔接课程,由两种学校一同确定相应的衔接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践过程是在中职教育期间,使用中高职衔接课程取代原始的课程,以此降低中高职课程的重复现象,实现两类学校课程的有效衔接,进而防止中高职课程重设。对于中高职衔接课程而言,可将其划分为不同学段,做好原始课程的替代工作,发挥中高职衔接课程优势,以此推动中高职融通办学。从另一个角度讲,为有效防止中高职课程重设,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势在必行,它的实现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高职融通办学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兴趣[3]。
3、规范教材编写标准,对创新教材编写加以整合。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是教材,教材编写质量影响着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成败。为此,在衔接课程教材编写方面,既要重视其梯度性,也要关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在中高职课程教材编写方面,编写标准应清晰、规范,以此推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序开展。中高职学校之间应开展相应的合作,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其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定专业课培养目标,从不同层次出发,突出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优势。
首先,中高职教材编写要根据国家新课标要求,从课程衔接特点出发,合理把握编写尺度,防止课程内容重现重叠与交叉。其次,中高职教材编写,不仅要实现中高职教材编写的项目化,还要实现其编写的模块化,根据难易程度科学编写教材。在衔接课程教材编写方面,应保持前后内容的有效衔接,尽可能降低衔接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为此,就要对项目与模块的难易程度加以区分,在中职教材中编写一些难度小的项目及模块,在高职教材中编排一些难度大的项目或模块彼此相互衔接,实现完美对接。最后,应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并加以创新。在衔接课程创新的过程中,应秉持“去陈叙新”的编排理念,在中高职教材中融入新的内容,进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优化,确保衔接课程质量。对于中高职教师来讲,做好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知识衔接。在进行知识衔接的过程中,应逐级推进,有一定的系统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实现。
结语
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并不是一项简单工程,不仅要从宏观角度认真探讨,还要从微观角度努力实践。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培养目标层次化不明、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教材编排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利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有序开展。本文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对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策略,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丰富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相关理论,以此推动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进程,进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 中高职融通背景下县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7):2.
[2]黄,区翠圆.中高职融通办学探析——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2):3.
[3]王鹏,董大奎.“融通”与“贯通”结合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7,019(008):52-55.
关键词: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问题;对策
在中高职融通办学的背景下,专业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对于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内容而言,首先是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之间的衔接,其次是对口专业衔接,最后是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衔接。从总体角度看,完善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有助于中高职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从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一、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对于中高职融通办学很多人并不陌生,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中就提到,在2020年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同时还要实现产教融合,以此为基础推进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之间的互联互通,秉持终身教育理念,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中职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学历与技能的双重考验,就业压力大,非常有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相关专业技能,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将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层次不明。
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情况看,中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总目标方面是相同的,就是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也要熟悉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等。然而,在专业培养总目标中,并未划分出具体的层次。对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来讲,中职教育的重点是侧重就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1]。从实质上讲,中职课程依然不能摆脱考试成绩的束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合理定位,学生也仅对应考内容表示关注,技能学习机会减少,导致其自身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代新课标要求。
2、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课程开设存在重复现象。
上文提到不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学校,专业培养的总目标都是相同的。虽然两种学校所开展的专业课程属于不同层次,但是专业课程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目前,中高职院校在融通办学期间,沟通效率低的情况广泛存在,这就导致中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重复的情况。这种课程重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科目存在重复设置现象,即同一科目的课程不仅在中职学校开设,还在高职学校开设。其次是课程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在中高职融通办学的过程中,很多课程的名称是完全一样的,相比较来看,课程重复内容已经超过50%。然而,中高职课程教师对此情况并不了解,对教材不能精心筛选,进而影响教学效率。
3、教材编写标准不一,衔接课程质量不高。
教材在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编排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不少教师并未关注教材编写标准问题,对教材内容筛选不到位,并未重视中高职所教知识的有效衔接,由此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差,学习动力不足。另外,中高职课程教材因编写标准不一,课程质量大打折扣,导致中高职课程衔接受阻,进而对中高职融通办学产生影响。
三、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对策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层次分明。
中高职教育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结合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来看,两种学校均将综合型人才培养作为发展重点。从中高职融通办学角度来看,两者在融通的过程中,层次划分还是有必要的。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其主要以职业基础教育为主,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教育,突出的是职业概念。而高职教育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教育,不仅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还将其实操能力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突出职业化、专业化,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总的来讲,两个阶段的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向是相同的,即中高职学习阶段均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两者各有侧重,不仅在层次方面存在差异,还在独立性方面有着很大区别。因而,在中高职融通办学期间,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培养目标应充分反映不同层次课程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结合不同行业的岗位要求,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值得关注的是中职的人才培养是具有独立性的,合理确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尤为关键。
2、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杜绝中高职课程重设。
在中高职融通办学中,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课程的衔接。而课程衔接的重点不仅限于课程目标、内容编排等方面的衔接,还在于课程教学及课程定位的衔接等。自国家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制定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是确保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在推进国内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高职课程衔接无疑是必然选择。为此,做好中高职融通办学的基础上,应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杜绝中高职课程重设。
从国家层面对专业课程标准进行统一规范,这就要求国家政府要从宏观角度,立足长远发展的角度,结合中高职教育特点,科学设定课程标准体系,对课程目标加以明确,构建清晰的课程内容框架,明确改革重点,为课程划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专业课程标准的层次划分方面,中高职学校要结合自身教育特点及关联性,合理设定中高职衔接课程,由两种学校一同确定相应的衔接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实践过程是在中职教育期间,使用中高职衔接课程取代原始的课程,以此降低中高职课程的重复现象,实现两类学校课程的有效衔接,进而防止中高职课程重设。对于中高职衔接课程而言,可将其划分为不同学段,做好原始课程的替代工作,发挥中高职衔接课程优势,以此推动中高职融通办学。从另一个角度讲,为有效防止中高职课程重设,做好中高职课程衔接势在必行,它的实现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高职融通办学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兴趣[3]。
3、规范教材编写标准,对创新教材编写加以整合。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是教材,教材编写质量影响着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成败。为此,在衔接课程教材编写方面,既要重视其梯度性,也要关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在中高职课程教材编写方面,编写标准应清晰、规范,以此推动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序开展。中高职学校之间应开展相应的合作,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其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定专业课培养目标,从不同层次出发,突出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优势。
首先,中高职教材编写要根据国家新课标要求,从课程衔接特点出发,合理把握编写尺度,防止课程内容重现重叠与交叉。其次,中高职教材编写,不仅要实现中高职教材编写的项目化,还要实现其编写的模块化,根据难易程度科学编写教材。在衔接课程教材编写方面,应保持前后内容的有效衔接,尽可能降低衔接课程内容上的重复。为此,就要对项目与模块的难易程度加以区分,在中职教材中编写一些难度小的项目及模块,在高职教材中编排一些难度大的项目或模块彼此相互衔接,实现完美对接。最后,应对教材进行科学整合并加以创新。在衔接课程创新的过程中,应秉持“去陈叙新”的编排理念,在中高职教材中融入新的内容,进而实现对课程内容的优化,确保衔接课程质量。对于中高职教师来讲,做好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知识衔接。在进行知识衔接的过程中,应逐级推进,有一定的系统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促进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实现。
结语
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并不是一项简单工程,不仅要从宏观角度认真探讨,还要从微观角度努力实践。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然而培养目标层次化不明、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教材编排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不利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有序开展。本文从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必要性角度出发,对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策略,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丰富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相关理论,以此推动中高职融通办学课程衔接的进程,进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 中高职融通背景下县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以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7):2.
[2]黄,区翠圆.中高职融通办学探析——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0(2):3.
[3]王鹏,董大奎.“融通”与“贯通”结合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设计[J].辽宁高职学报,2017,019(008):52-55.
- 【发布时间】2022/4/8 9:18:33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