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不走寻常老路而践之。本文探讨了在其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思想、加强传统媒体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配合推进等三点提效增质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推进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也有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中,更与传统“慢、差、费”形成了强烈反差。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全面践行新课改实践中应力图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课堂富有变化,能用高效的对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到机会和空间。实践告诉我们,新课改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难点就是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以良好的语文素养来推动他们向全面发展发起冲击,才是适应新课改育人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实践新课改,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以新课标理念武装自己。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角色变化才能真正走进“新酒新瓶装”的实践中去。现在倡导“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理念,与之相应的是“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思想。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新课改的本质需求得以实现,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来身体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必须把单边行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占于强势地位变成了绝对的主体,就必须牺牲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代价,失去了主体性的学生自然就成为了知识传授的容器。对于这一点,新课改早就看在眼里而对此发起了改革——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新课改实践者必须正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应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这“二主”辩证地有效地结合起来。体现在实践中,教师要化教为导,搭建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语文材料、进行语文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积极落实的着力点。
二、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倡导直观化教学,而直观化就需要媒体相助。我们知道,可以作为教学媒体的东西很多,在时间上可以化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现代科技在教学媒体的发展上,使之由单一媒体转化为多媒体,功能更全面,使用更灵活,但这并没有取代之势。相反,我们更倡导语文直观化教学,应做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和长处,这样实践才能更助于语文教学走向高效。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我们利用多种水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购物中进行语言交际,更利于情境的真实性。在这儿运用多媒体呈现超市情境,就没有这种真实感,学生语言激发也没有实物创设情境所带来的积极效果。而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如果没有现代媒体呈现当时情景就不能在课堂上渲染气氛,学生就感受不到那种悲痛,就无法体会到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那种心情。所以,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教学媒体的“选什么”和“怎么选”,而不应当认为现代媒体就一定比传统媒体更能助力教学。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大家公认的语文教学的两块硬骨头,都担当着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培养重任,是我们必须着力实践的。很大教学研究都告诉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过程是写作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最近通道。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以读促写也可以反过来以写促读,共同促进,都是一个目标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一方面,在阅读中学生广泛涉书猎海而获取和积累,在接受文化熏陶感染的过程中为写作实践储备大量素材、方法和技巧于心中。另一方面,经常开展写作实践,又促进学生阅读所获得以利用,又会增添学生阅读信心。实践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的学生会把写作当作一种需求去实践。而写作,是学生“广积薄发”的结果。没有“破万卷”的努力作前提,哪会有“下笔如有神”这样特大好迅的到来。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广泛阅读,知识就会贫乏,写作时自然是笔涩无语。茅盾先生在《漫谈文艺创作》中多次谈谈广泛阅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这都说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分不开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广泛采蜜,不论是古今的还是中外的文学名著或其他相关书籍,都可以在丰富语言、词汇和发展语感,增强写作能力,还可以“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而发展鉴赏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践行“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理念而把课文当范文来实施,以模仿为实践方式,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产生写作需求,使之成为“我想写”的实践者。目前,现行教材的编排,无疑体现了读写结合这一思想,每个单元都是相同类形的文章,在学了之后就是写相类似的作文,这样的编排,就能很好地把读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边学边实践,学以致用”。作为新课改实践者的我们应要求学生避免照搬照抄,要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自我的写作中去,才能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与传统课堂实践有着本质的不同才是应有追求,但在扬弃的同时,我们也要继承传统好的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在新课改推进的路上走得更稳实,而不是“捡到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参考文献:
[1]何新明,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外交流,2019年。
[2]周友红,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推进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也有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提高教学有效性中,更与传统“慢、差、费”形成了强烈反差。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全面践行新课改实践中应力图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课堂富有变化,能用高效的对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到机会和空间。实践告诉我们,新课改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难点就是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真正帮助他们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以良好的语文素养来推动他们向全面发展发起冲击,才是适应新课改育人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
实践新课改,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走出来,以新课标理念武装自己。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角色变化才能真正走进“新酒新瓶装”的实践中去。现在倡导“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体”理念,与之相应的是“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思想。二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新课改的本质需求得以实现,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来身体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新学习方式。我们知道,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必须把单边行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占于强势地位变成了绝对的主体,就必须牺牲学生主体地位作为代价,失去了主体性的学生自然就成为了知识传授的容器。对于这一点,新课改早就看在眼里而对此发起了改革——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新课改实践者必须正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即应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这“二主”辩证地有效地结合起来。体现在实践中,教师要化教为导,搭建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语文材料、进行语文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积极落实的着力点。
二、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倡导直观化教学,而直观化就需要媒体相助。我们知道,可以作为教学媒体的东西很多,在时间上可以化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现代科技在教学媒体的发展上,使之由单一媒体转化为多媒体,功能更全面,使用更灵活,但这并没有取代之势。相反,我们更倡导语文直观化教学,应做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点和长处,这样实践才能更助于语文教学走向高效。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我们利用多种水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模拟购物中进行语言交际,更利于情境的真实性。在这儿运用多媒体呈现超市情境,就没有这种真实感,学生语言激发也没有实物创设情境所带来的积极效果。而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如果没有现代媒体呈现当时情景就不能在课堂上渲染气氛,学生就感受不到那种悲痛,就无法体会到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那种心情。所以,我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教学媒体的“选什么”和“怎么选”,而不应当认为现代媒体就一定比传统媒体更能助力教学。
三、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大家公认的语文教学的两块硬骨头,都担当着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发展的培养重任,是我们必须着力实践的。很大教学研究都告诉我们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过程是写作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最近通道。二者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以读促写也可以反过来以写促读,共同促进,都是一个目标即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一方面,在阅读中学生广泛涉书猎海而获取和积累,在接受文化熏陶感染的过程中为写作实践储备大量素材、方法和技巧于心中。另一方面,经常开展写作实践,又促进学生阅读所获得以利用,又会增添学生阅读信心。实践中,我们很难看到一个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的学生会把写作当作一种需求去实践。而写作,是学生“广积薄发”的结果。没有“破万卷”的努力作前提,哪会有“下笔如有神”这样特大好迅的到来。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广泛阅读,知识就会贫乏,写作时自然是笔涩无语。茅盾先生在《漫谈文艺创作》中多次谈谈广泛阅读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这都说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分不开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广泛采蜜,不论是古今的还是中外的文学名著或其他相关书籍,都可以在丰富语言、词汇和发展语感,增强写作能力,还可以“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而发展鉴赏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践行“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理念而把课文当范文来实施,以模仿为实践方式,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产生写作需求,使之成为“我想写”的实践者。目前,现行教材的编排,无疑体现了读写结合这一思想,每个单元都是相同类形的文章,在学了之后就是写相类似的作文,这样的编排,就能很好地把读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边学边实践,学以致用”。作为新课改实践者的我们应要求学生避免照搬照抄,要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自我的写作中去,才能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与传统课堂实践有着本质的不同才是应有追求,但在扬弃的同时,我们也要继承传统好的方法与手段,这样才能在新课改推进的路上走得更稳实,而不是“捡到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参考文献:
[1]何新明,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外交流,2019年。
[2]周友红,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J].新课程,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4/8 9:21:32
- 【点击频次】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