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 王永凤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作文能力培养是其学科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在探寻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提高的基本要求,而充分放开想象写作文则是让作文更加生动的有效做法。为了促使学生作文有动力,强化评价给予激励还不可少。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作文;写作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作文教学怎么啦?随着年级提高,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现象就越更明显。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出现这种尴尬应该是不该有的。难道作为利用母语进行自我心灵的表达——“我手写我心、我口述我情”就真的如此难于上青天吗?作为语文教师,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今天,强化作文教学策略创新,让学生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其实不应该出现这种尴尬局面。但现实又确实是学生倍感畏惧,不喜欢。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很多语文教师天天都在思考。但在这几年新课改推进征程中我发现强化兴趣培养、还学生心灵的自由,注重过程写作常态化,循序渐进,便是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
  编,编,越编越觉难。很多学生作文写作都在编,故而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用于写。不是学生没有经历事,也不是身边没有真事。只是我们学生把它们都当作是过眼云烟,不曾记忆罢了。而作文时脑中无回忆,感觉没经历,为了“交差”自然就只有一条出路,那是编。针对这种情况,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事,再写事,把身边发生的事通过“亲历”将之纳入作文中去,自然就有真事可写了,情也有真事而附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亲历”不一定是学生亲身去做,而只有要是自己亲眼看见、亲耳听说、亲身参与的都可以认定为“亲历”。为了让学生能回忆起这些“亲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或语言引导的方式来唤醒,让学生在重拾记忆中感觉那事那景那人即在眼前,历历在目。例如,在《难忘的第一次》作文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学生对“第一次”产生真实印象,能回忆更多细节,教学中我们就利用多媒体呈现小时的过往,很多学生就想到了第一次洗衣、做饭等之类的家务活。也有学习方面的、朋友之间的,而有一个学生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写家里缺盐了妈妈让他去超市买,结果他把钱掉了。这件事他写得非常生动,在买盐去的路上兴高采列和回来钱掉了的伤心难过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真事很多学生都经历过的,但他们已没有了这样的记忆。因此,我认为,生活中的事不是缺少发现而是总是忘却这才是学生作文编的重要原因。而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就必须引导他们回忆再现。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培养学生想象力,作文无疑是最好的平台。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无想象不作文是我常对学生说的话。从现行作文要求看,特别是在中高段,无论哪次,都要求学生放开想象来写。作为教师除了在营造想象放开所需要的人文情境外就是要鼓励和寻找想象放开所需要的素材,以便引发他们去想象。四年级下期“我的奇思妙想”这个作文就是典型地写想象的文章。但这次作文不能让学生空想和乱想,要基于生活。很多学生不理解想象要求除了这句外还有“要高于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这句话是非常难的。过程中我以“会飞的木屋”为例进行了解释,让学生理解到了想象这两个特殊的要求。前者我们写的是现实中的木屋,同们在生活中也是经常看到的,其样子和功能同学位也是知道的,但加上了“会飞”一词后,就必须启动想象,这个木屋就不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屋了,又有新的样子和功能了。而我们重点就是想象它会飞的样子和功能。这就是高于生活。经过这样引导很多学生对这两句话有了深刻认识。
  三、强化作文激励评价
  人不激不奋。特别是作文这类活动,很多学生都认为这一个“烧脑细胞”的“活”。再加止本身心理就有“谈写色变”的畏惧感。如果得不到鼓励和赏识,他们更难以从中找到自信和扬起乐写之帆。因此,及时给予鼓励赏识以促进其收获成功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落实到教学中,强化作文激励评价的讲评课就必须成为每次作文总结阶段的一道必备的“家常菜”,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明了自己在这次作文中又有了哪些进步,哪方面还做得比较好,努力的地方在哪儿。现实中我们一些教师把作文讲评课当成了批评课来实施,专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作文、怕写作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做法应将讲评课看作是一次“庆功宴”,为学生又完成一次快乐写作“论功行赏”。这样才利于激趣和参与作文写作。当增强了学生写作信心,怕作文的心理就会由此改善,渐渐形成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其实比任何作文教法创新都重要和有意义。
  当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作文写作能力不是一两项策略能实现的,也是几个有效方法就可埋单的。必须持续化、系列化、常态化,才能让学生看到好作文的曙光。作为一线教师还要不断结合实际探寻新策略新方法,抓好读写结合之根本,让学生写有途径、作有方法,在强烈兴趣支撑下顺利突破作文难的大关,获取良好写作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红萍,浅谈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年。
  [2]陈红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J].课外语文,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4/8 9:22:40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