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学科特色”“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及时评价反馈,坚持正面引导”“注重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践行新课标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且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如何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学科特色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似乎不太招人待见:没有语文课上诗意的文字,没有音乐课上美妙的旋律,没有美术课上绚丽的色彩,没有体育课上奔跑的激情,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的数字、深奥的算理。那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
笔者正接手的四年级两个班级。据事先了解,该班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做了一个不记名调查:在调查表上勾选自己喜欢的学科。结果当然在我意料之中——没几个人选数学。我很坦诚地告诉他们: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跟大家一样,数学也不是我喜欢的对象,我也讨厌那些枯燥的数字和乏味的计算!听到这话以后,那些还在察言观色、揣着戒备心理的学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老师你自己都不喜欢,那我就不怕了!我貌似很无奈地“妥协”道:“那好吧!这节课就不谈数学问题,咱们随便聊聊其他一些话题。”然后我问道:“谁知道世界最高的地方在哪里?最低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把最高的山峰放进最低的海沟,能不能填补起来?世界最大的鸟是什么鸟?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它们的体重相差多少倍?你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哪些?中国有哪五岳?中国四大淡水湖分别叫什么?世界上共有多少种鸟类?其中中国有多少种?哪些珍稀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一开始,还有个别学生插插嘴,能回答一两个,后来就全哑了,都撇着嘴嚷嚷:“这哪知道?我们又没学过!”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各年级数学课本,很平静地告诉他们: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年级×册第××页“练习5”,第二个问题出现在×年级×册第××页“想想做做”,第三个问题……学生“炸锅”了:“不会吧?!我怎么没注意到?”我乘势问道:“你还觉得数学没意思吗?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和乏味的计算吗?”正是利用数学教材本身特点,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所以这个班的成绩后来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1.创设情境,活跃气氛
一方面,可以在新课导入部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利用七个小矮人、葫芦娃等故事导入,能迅速带领学生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在课程中间,设置“仿真”情境,对学生进行体验教学,能收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准备物品,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人民币换算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形势的变化,教学手段也必须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既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易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重体验教学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例如长度单位、体积单位。如果仅仅是用语言描述一厘米,一毫升的概念,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厘米,一毫升这样的长度观念和容积观念。但如果让他们利用直尺比划一下一厘米的长度,用量杯去测量一下一毫升的水有多少,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立刻生动起来。原本枯燥的数学也因为这些动手操作而变得鲜活。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二年级“认识方向”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八个方向后,就让学生上来讲解习题。同时我观察了下面学生的反应,基本上都能认真地聆听思考,一方面看台上的同学讲得对不对,一方面又努力做到自己讲得更好,在学生之间产生一个小小的良性竞争,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自主探究的同时,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问题,比如进行班级同学身高统计等,则又需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来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5.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生活中数学的美
孩子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感兴趣?毫无疑问,那就是美的、好玩的、有用的。例如,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当学生看到运用刚学的这些知识创造出那些美丽的图案时,他们惊叹之余跃跃欲试,学习兴趣迅速提升。再比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他们发现可以在松动的木椅的侧面钉上一根木条,形成一个三角形,椅子立刻就牢固了。这个发现令他们兴奋了好一阵,学起数学当然兴致勃勃。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了乘、除法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小红和小明同住在一幢大楼里,小红住五楼,小明住四楼,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级台阶,小明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解这道题时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要忽略了一楼没有台阶这一重要条件。学生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小红住5楼与1楼的间隔为:5-1=4(层),4层一共有80级台阶,那么每层就有台阶:80÷4=20(级),小明住4楼,与1楼的间隔是:4-1=3(层),因此,小明回家要走3个20级台阶,即:20×3=60(级),所以小亮回家要走60级台阶。
四、及时评价反馈,坚持正面引导
潜力源于兴趣,兴趣源于鼓励。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鼓励的情况下,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受到正确的引导,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有多么的重要,但是评价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及时
这里的及时指的是不能过迟亦不能过早。不宜过迟很好理解,那么何谓不宜过早?一个班的学生能力必定有所差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可能性子急的学生脱口而出就把答案说了出来,此时就不宜给予评价,防止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考,此时可反问:“他是对的吗?你们的答案又是什么呢?”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交流氛围,可引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
2.评价要恰当
适时鼓励,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在表扬的基础上加以鼓励,这里的恰当指的就是言辞不可过分夸大或是不着要领,模糊。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在进行评价时过分放大学生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之时,可以说“你的回答总体很棒,但是某个地方……”,这既赞美了学生,又点出了他的不足之处。此时学生的内心既有喜悦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会自愿地去努力完善继续学习。但如果只是一味称赞则会让学生沾沾自喜意识不到问题所在。评价要明确,就是说好要说出好在哪里,不好也要指出不好的地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丰富自己的语言,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评价。
3.评价应多一些赞美与鼓励,少一些批评与责怪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但是他们也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的。很多老师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不自觉地皱眉或是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而这些我们自己不在意的神情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也让他们丧失了对于数学的兴趣。当学生不能回答出我们所希望的答案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脾气,多些耐心,哪怕是个鼓励的眼神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注重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事实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讨厌某一学科。所以,课后与这些学生的必要交流,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非常重要。记得我在有个学期中途,接手了一个班级,其中有个叫熊鑫的小男生,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平时上课不爱发言,还老走神。一天,他的妈妈给我发微信说“胡老师,今天熊鑫回家异常高兴,对我说‘上数学课时,许老师看着我还对我笑了,放学时下雨还为我打伞’说你对他真好。”孩子的纯真表现也让我感动,后来发现这个小男生渐渐地喜欢上数学课了。为师者应常怀仁爱之心,平常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学生生病时,一句温柔的叮嘱,在学生失败时,一句温暖的鼓励,在学生开心的时候,一个肯定的眼神……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久而久之,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数学的。正所谓“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而,要想真正的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学到自己喜爱的数学知识,能够获得利于自身发展的数学技能,那么,建议大家,首先请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来贤,高娟.浅析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239.
[2]王淑玲.浅谈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32.
[3]刘淑梅.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黑河教育,2018(6):62-63.
[4]武玉桂.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若干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9(9).
[5]苏翠霞.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21(1).
[6]王洪.以新课标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注:本文为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教育局立项课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0823)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践行新课标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且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如何践行课程标准理念,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与想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发挥学科特色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课似乎不太招人待见:没有语文课上诗意的文字,没有音乐课上美妙的旋律,没有美术课上绚丽的色彩,没有体育课上奔跑的激情,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的数字、深奥的算理。那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他们对数学的第一印象。
笔者正接手的四年级两个班级。据事先了解,该班学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新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做了一个不记名调查:在调查表上勾选自己喜欢的学科。结果当然在我意料之中——没几个人选数学。我很坦诚地告诉他们: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跟大家一样,数学也不是我喜欢的对象,我也讨厌那些枯燥的数字和乏味的计算!听到这话以后,那些还在察言观色、揣着戒备心理的学生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老师你自己都不喜欢,那我就不怕了!我貌似很无奈地“妥协”道:“那好吧!这节课就不谈数学问题,咱们随便聊聊其他一些话题。”然后我问道:“谁知道世界最高的地方在哪里?最低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把最高的山峰放进最低的海沟,能不能填补起来?世界最大的鸟是什么鸟?最小的鸟是什么鸟?它们的体重相差多少倍?你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哪些?中国有哪五岳?中国四大淡水湖分别叫什么?世界上共有多少种鸟类?其中中国有多少种?哪些珍稀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一开始,还有个别学生插插嘴,能回答一两个,后来就全哑了,都撇着嘴嚷嚷:“这哪知道?我们又没学过!”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各年级数学课本,很平静地告诉他们: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年级×册第××页“练习5”,第二个问题出现在×年级×册第××页“想想做做”,第三个问题……学生“炸锅”了:“不会吧?!我怎么没注意到?”我乘势问道:“你还觉得数学没意思吗?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和乏味的计算吗?”正是利用数学教材本身特点,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所以这个班的成绩后来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1.创设情境,活跃气氛
一方面,可以在新课导入部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利用七个小矮人、葫芦娃等故事导入,能迅速带领学生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在课程中间,设置“仿真”情境,对学生进行体验教学,能收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准备物品,进行模拟购物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人民币换算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形势的变化,教学手段也必须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既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易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注重体验教学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例如长度单位、体积单位。如果仅仅是用语言描述一厘米,一毫升的概念,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一厘米,一毫升这样的长度观念和容积观念。但如果让他们利用直尺比划一下一厘米的长度,用量杯去测量一下一毫升的水有多少,这些抽象的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就会立刻生动起来。原本枯燥的数学也因为这些动手操作而变得鲜活。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二年级“认识方向”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八个方向后,就让学生上来讲解习题。同时我观察了下面学生的反应,基本上都能认真地聆听思考,一方面看台上的同学讲得对不对,一方面又努力做到自己讲得更好,在学生之间产生一个小小的良性竞争,也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自主探究的同时,如果遇到比较困难的或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问题,比如进行班级同学身高统计等,则又需要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来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5.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生活中数学的美
孩子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感兴趣?毫无疑问,那就是美的、好玩的、有用的。例如,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当学生看到运用刚学的这些知识创造出那些美丽的图案时,他们惊叹之余跃跃欲试,学习兴趣迅速提升。再比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他们发现可以在松动的木椅的侧面钉上一根木条,形成一个三角形,椅子立刻就牢固了。这个发现令他们兴奋了好一阵,学起数学当然兴致勃勃。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了乘、除法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小红和小明同住在一幢大楼里,小红住五楼,小明住四楼,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级台阶,小明回家要走多少级台阶?
这道题显然不同于一般的应用题,因此我启发学生,解这道题时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不要忽略了一楼没有台阶这一重要条件。学生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的结论:
小红住5楼与1楼的间隔为:5-1=4(层),4层一共有80级台阶,那么每层就有台阶:80÷4=20(级),小明住4楼,与1楼的间隔是:4-1=3(层),因此,小明回家要走3个20级台阶,即:20×3=60(级),所以小亮回家要走60级台阶。
四、及时评价反馈,坚持正面引导
潜力源于兴趣,兴趣源于鼓励。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鼓励的情况下,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受到正确的引导,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由此可见,教师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有多么的重要,但是评价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及时
这里的及时指的是不能过迟亦不能过早。不宜过迟很好理解,那么何谓不宜过早?一个班的学生能力必定有所差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可能性子急的学生脱口而出就把答案说了出来,此时就不宜给予评价,防止影响其他同学的思考,此时可反问:“他是对的吗?你们的答案又是什么呢?”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交流氛围,可引起他们更强烈的兴趣。
2.评价要恰当
适时鼓励,保持学生的听课兴趣,在表扬的基础上加以鼓励,这里的恰当指的就是言辞不可过分夸大或是不着要领,模糊。有的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在进行评价时过分放大学生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之时,可以说“你的回答总体很棒,但是某个地方……”,这既赞美了学生,又点出了他的不足之处。此时学生的内心既有喜悦又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会自愿地去努力完善继续学习。但如果只是一味称赞则会让学生沾沾自喜意识不到问题所在。评价要明确,就是说好要说出好在哪里,不好也要指出不好的地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丰富自己的语言,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评价。
3.评价应多一些赞美与鼓励,少一些批评与责怪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但是他们也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的。很多老师在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就不自觉地皱眉或是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而这些我们自己不在意的神情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也让他们丧失了对于数学的兴趣。当学生不能回答出我们所希望的答案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脾气,多些耐心,哪怕是个鼓励的眼神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注重情感交流,和谐师生关系
事实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是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讨厌某一学科。所以,课后与这些学生的必要交流,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非常重要。记得我在有个学期中途,接手了一个班级,其中有个叫熊鑫的小男生,数学成绩不是很好,平时上课不爱发言,还老走神。一天,他的妈妈给我发微信说“胡老师,今天熊鑫回家异常高兴,对我说‘上数学课时,许老师看着我还对我笑了,放学时下雨还为我打伞’说你对他真好。”孩子的纯真表现也让我感动,后来发现这个小男生渐渐地喜欢上数学课了。为师者应常怀仁爱之心,平常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学生生病时,一句温柔的叮嘱,在学生失败时,一句温暖的鼓励,在学生开心的时候,一个肯定的眼神……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久而久之,他们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数学的。正所谓“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而,要想真正的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学到自己喜爱的数学知识,能够获得利于自身发展的数学技能,那么,建议大家,首先请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来贤,高娟.浅析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20(40):239.
[2]王淑玲.浅谈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32.
[3]刘淑梅.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黑河教育,2018(6):62-63.
[4]武玉桂.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若干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9(9).
[5]苏翠霞.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21(1).
[6]王洪.以新课标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注:本文为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教育局立项课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研究》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20823)
- 【发布时间】2022/4/8 9:23:34
- 【点击频次】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