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双减下的语文教学

 

【作者】 黄献梅

【机构】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西山镇白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根基性科目之一是小学语文教育,而语文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本文从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减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增效减负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教学现状;主要问题;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自2021年国家教育部实行双减政策,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感觉很累,因为他们大都是尽心尽力地去备课、上课及做辅导,几乎要从早忙到晚,但是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能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改善过去那种几十年重复不变的习惯性劳动。要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应以讲授问答的授受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了,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认真研究,并且通过努力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地走进课堂,亲近教学,在探索中求发展,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增效减负”,实现优质轻负,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变得生机盎然。
  二、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减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正确认识、处理减负与务实的关系。
  自从“减负教育”提出以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教育究竟如何增效减负而进行不懈的探索。但我还是觉得应当注意到减负与务实的关系,减负一定要在务实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创新使课堂变得更实。比如说,课堂上某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看看是否有必要;突破常规来设计教学环节,要想想是否可行;课堂上活动组织形式的突然改变,要问问自己是不是有把握控制……因此我要说,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减负是一种要求,务实也是一种要求,而且是更高的一种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也呈不平衡状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要及时地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防止“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我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教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不断的训练中,逐步地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感悟的程度。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4、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思维并未得到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只顾课堂中表面形式的热闹,整堂课下来,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内涵深刻,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5、过多的依赖课件,忽视了传统教学独特优势。
  多媒体教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老师少费了许多口舌。所以受到了很多语文老师的青睐。然而,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来替代教师的引导。忽视了教师和学生间的正常交流,正确认识和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教育势在必行。现代教育技术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意识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增效减负的策略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首先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2、其次是研究学生,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了学生,再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3、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生已有一定数量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2)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3)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4、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5、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延伸。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已萌芽,他们在校外的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争取家长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结合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有问题的防微杜渐,有进步的及时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千方百计、家校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家庭与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减负重在减去形式主义上的内容,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是简单地课外作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减少。小学语文要通过增效减负的方式,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使课堂教育创造出更好的价值,让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 【发布时间】2022/4/8 9:24:22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