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办学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基于此,首先就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然后又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以期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要求,更是学生掌握知识、健全人格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融入核心素养知识,以帮助学生全面地学习历史课程。根据调查显示,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并未得到很好地培养,其中还存在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以‘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并展开具体论述。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初中历史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认识,再到对‘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是,我国大部分历史教师,却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塞一些生硬、晦涩的知识,不管学生们是否消化吸收,就只顾着追赶课程进度。这种满堂灌、僵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诸多不利。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与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相符合了,而正好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引进和普及,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便捷、高效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技术、微课等在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一些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的教学技术就持有排斥的态度,从而给学生兴趣的激发带来了阻碍。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就需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畅通无阻。
二、初中历史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
历史作为与人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道德,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人文知识及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便捷的。
但是,由于历史知识比较乏味,并且教学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又比较遥远,以我们现如今的思维眼光也难以体会当时的事情。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机械背诵来记忆知识点的。其次,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及格率和升学率,使历史课堂上的内容讲解就脱离了实际。因此,在学生心中历史就成为了‘严肃刻板’、‘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明显地体现了历史教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的作用,指出,普通初中历史教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要让历史课程体现出其在提高公民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改进历史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凸现,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独特的价值理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背景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这两种历史方法融入历史事件和内容的讲解中,这对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探讨造成这一革命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找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并进行相应的背景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俄国的十月革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其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展所带来的启示和推动作用,及其为我们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一套的线索,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记住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人类历史开辟的新纪元,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更加牢固地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以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每位初中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因此,在这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成熟的时期,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包括有关文化、民族等的认同感、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等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完‘五四远动’爆发的背景之后,再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们切身地感受到当时学生们示威游行以及爱国的热情,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五四运动’背后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又如:在讲解有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行军打仗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长征》、《血战台儿庄》以及《血染北沙河》等红色影片,感受先辈们的坚强不屈、艰苦奋战的卓越品质,激励自己学习先辈们逆境奋战的优良品质。
(三)加强历史文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历史作为一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道德的人文学科,给学生们创造了很多体验过去的文化、体验过去的思考的空间,并不知不觉地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世界,内化了学生的精神品格,形成了更高层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基于此,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就应当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而全面的人。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要学会巧妙运用文中所提及的三条方法或者其他有效的教学法进行高效教学,长此以往,一定会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从学科能力朝着核心素养方向的真正转换,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86-187.
[2]李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教书育人,2017(04):55.
[3]陈光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铸造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2):50-50.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不仅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要求,更是学生掌握知识、健全人格的需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融入核心素养知识,以帮助学生全面地学习历史课程。根据调查显示,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科素养并未得到很好地培养,其中还存在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以‘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为出发点并展开具体论述。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初中历史从对‘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认识,再到对‘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的学习,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是,我国大部分历史教师,却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塞一些生硬、晦涩的知识,不管学生们是否消化吸收,就只顾着追赶课程进度。这种满堂灌、僵化、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诸多不利。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与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相符合了,而正好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引进和普及,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先进、便捷、高效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技术、微课等在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一些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的教学技术就持有排斥的态度,从而给学生兴趣的激发带来了阻碍。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就需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畅通无阻。
二、初中历史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
历史作为与人的发展历程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道德,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人文知识及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便捷的。
但是,由于历史知识比较乏味,并且教学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又比较遥远,以我们现如今的思维眼光也难以体会当时的事情。所以,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机械背诵来记忆知识点的。其次,学校教师一味地追求及格率和升学率,使历史课堂上的内容讲解就脱离了实际。因此,在学生心中历史就成为了‘严肃刻板’、‘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明显地体现了历史教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的作用,指出,普通初中历史教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要让历史课程体现出其在提高公民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改进历史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凸现,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学会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历史,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公正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独特的价值理念。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背景分析法和过程分析法’这两种历史方法融入历史事件和内容的讲解中,这对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探讨造成这一革命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找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并进行相应的背景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俄国的十月革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其对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展所带来的启示和推动作用,及其为我们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一套的线索,让学生更加明确地记住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人类历史开辟的新纪元,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更加牢固地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以提高历史的教学质量。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每位初中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因此,在这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成熟的时期,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包括有关文化、民族等的认同感、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等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五四爱国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完‘五四远动’爆发的背景之后,再利用多媒体给他们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让学生们切身地感受到当时学生们示威游行以及爱国的热情,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五四运动’背后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又如:在讲解有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行军打仗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长征》、《血战台儿庄》以及《血染北沙河》等红色影片,感受先辈们的坚强不屈、艰苦奋战的卓越品质,激励自己学习先辈们逆境奋战的优良品质。
(三)加强历史文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历史作为一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道德的人文学科,给学生们创造了很多体验过去的文化、体验过去的思考的空间,并不知不觉地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世界,内化了学生的精神品格,形成了更高层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基于此,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就应当加强历史文化知识的渗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而全面的人。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要学会巧妙运用文中所提及的三条方法或者其他有效的教学法进行高效教学,长此以往,一定会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从学科能力朝着核心素养方向的真正转换,进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186-187.
[2]李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J].教书育人,2017(04):55.
[3]陈光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铸造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12):50-50.
- 【发布时间】2022/4/8 9:27:59
- 【点击频次】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