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

 

【作者】 汪艳艳

【机构】 湖北省襄阳市长虹路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抓基本方法,学会基本内容,形成基本习惯,形成基本能力。“语文要素”应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也包括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本文主要从语文要素方面研究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希望对一些教育同行有所帮助。
  一、补充留白,想象练笔,培养阅读好习惯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文章,会在一些位置留下空白,给人无限的遐想,有时候是省略号,有时候是插图背景。教师可以掌握这类文章进行专题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法,将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5到6人,优等生也能帮助学困生进行阅读学习,优等生可以再次巩固记忆,学困生也能学习到一些阅读基本知识,同时在一个班级中,由于人数众多,教师可能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学习也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补充留白这一项随文练笔十分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首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后进行指导,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办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在倒数第二段时作者写道“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虽然作者也写出了一段简单的感受,但是仍然可以扩写,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处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留白练习,首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可以让同学们自行分组,然后教师进行调整,这样便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更有利于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们结合上文分析下一时的感受会是什么?引导学生细细琢磨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迁移式练笔,在这个时候,这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直至自主构建的过程,它是将口头语言转变为文字表达,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书面化表达,这样的练笔过程,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挖掘情感,产生共鸣,提高语文感悟力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特定的感情,这被称之为触景生情,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是我们教师所需要研究的内容。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就是定好感情基调,有的文章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而有的文章给人一种悲伤凝重的氛围,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的情感;其次,理清情感层次,一般的文章都会形成一条情感变化线,当学生理清这条情感变化线时,能轻松地使学生理解和感悟作者所强调的情感;第三,把握动情之点,一篇文章不可能都是抒情的,文章中肯定有一些动情之点,教师应该学会把握这些动情之点;最后,辨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极具复杂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寻找情感的差异性,指导学生发表感悟,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品质。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文章,在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窟暴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在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周恩来总理的坚定,以及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要挖掘情感源头,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情感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改善作业枯燥性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能够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很好工具。利用好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序、全面、细致地观察、思考、分析,理清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同时它不仅能够呈现文字的内容,而且把演讲者阐述信息时的逻辑整理出来,这是思维导图最大的魅力。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语文知识十分丰富,也比较琐碎,要想学习好语文,脑子中必须有清晰的框架,而思维导图便是很实用的一种工具,对于语文来说,作文是由单词句型积累起来的文章,单词、语法、句型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记忆,我们在学习完这些作文内容之后,一定要勤于总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在开展一堂课,让同学们相互补充,老师来完善,最后这篇课文的所有知识点便全在思维导图中了。在复习作文这节课的时候,由于语文是一门语言,需要日积月累,内容十分繁多,我们便可以拿出这张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掌握即可。
  例如:在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文章“观潮”等等,学习完这节课之后,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全班大约分成3到4组,以小组的形式制作作文类型思维导图,小组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在制作完成后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做得很完善的小组还可以得到奖励,不完善的小组也要将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确定最后的思维导图,用于以后作文复习。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此,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的追求。

  • 【发布时间】2022/4/8 20:06:26
  • 【点击频次】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