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 周继生

【机构】 四川省梓潼县文昌镇青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众所周知,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学应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思维;学法指导;个性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就应首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抓住“情景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将会大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上《看月食》一课,我通过创设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设计月食这一动画课件时,有意识地把月亮变化过程集中化、明晰化,使情景既富有科学性,也具有启发性,设置“大玉盘”、“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细钩”、“像面锣”等典型形状。又通过创设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运行的宏观景象,不仅让学生理解月食的成因,还从中激发其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3.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我找准切入点,让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数优生得到训练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板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如我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学生通过想象就编出了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是这样编的,《乌鸦又上当了》:这次狐狸知道乌鸦不会再听他的花言巧语,就想了一个说乌鸦坏话的办法,激起乌鸦的怒火,乌鸦破口大骂,结果他嘴里的肉掉下来又被狐狸叨走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智慧我们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且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自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发明的成功,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坚持不懈;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地求证;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地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才会有可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世纪英才。

  • 【发布时间】2022/4/8 20:07:51
  • 【点击频次】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