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倡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的这股“东风”下,我们把小组学习合作引入到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合作,有效改善学习能力的方式。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的师生互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形成主动学习,积极互动的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所倡导且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将他们组成若干个4-6人的学习小组。以六人一组为例,分配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各两人组成一组,尽量让组间的竞争力均衡。组内设组长,实施自我管理,有学习任务时组内要安排好记录员、发言人等,商量每个成员的职责与任务分工,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示其成果,促使学生发挥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制定规则、及时评价
制定评价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推进前提。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某个任务之后,根据表现小组可以得到积分,教师可采取总分月结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阶段性奖励。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具有好胜心(引用理论)”,教师可巧用此规律,为他们制造“获胜诱惑”,促使各组员凝集于共同的小组目标,激励他们为了积分而致力于合作互助,攻克难关。比如拼写单词比赛、朗读课文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复述课文故事比赛等。在平时我只要上Let's talk或Read and write部分就会设计一个“小组朗读”的环节,一方面是从他们的朗读看看他们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让学困生在集体朗读中把不懂的不会读的地方跟着身边的同学练好了。因为抽查朗读时小组的集体表现直接关系到整个小组的积分及荣誉,组内的优生也会很自觉地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大家互相帮助争取进步。每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练习朗读时,各个小组都表现得很积极活跃,学习气氛非常浓。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面更广,竞争激烈,获胜人数也多,原本不敢开口发言的学困生在小組成员的带动帮扶下也有了获奖的机会,更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这种竞争机制除了可以运用于课堂上,也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如作业、听写、背诵课文、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小学英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立体联动、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应非常注意立体联动,学生全面发展。一个小组之内有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总是统一步骤行动,到最后就只有那两三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保持沉默。一方面,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会使优生的思维发展受到束缚;另一方面又给了个别比较懒惰的学生以“滥竽充数”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让他们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进行交流。组员们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各抒己见,也加深了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四、因材施策、遁序渐进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使用,要看课堂教学的具体需求。而且设计的任务不能太难,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难度系数太大的任务,只有少数几个优生才能完成,反而会让其他学生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除了要注意任务难度,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接着明确要求以及目标并进行示范性操作;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合作最后给予评价。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alk》(第四单元《我有一个笔友》A部分Let’s talk)时,我会先在Warm-up环节通过游戏“What’s missing”(少了什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五个四会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利用free-talk(自由交谈)复习重点句型“What’s your hobby?I like....”(你的爱好是什么?我喜欢……),然后进行听录音回答问题,跟读、朗读对话等一系列训练,做好这些铺垫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替换练习等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确保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的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由于我们的评价针对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展示的空间,课堂不再只是优等生的天地,更是学困生的舞台。每名学困生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得到了组内成员更多的关注,优等生主动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往日面对学困生的那种傲慢和不屑一顾;学困生也不甘落后,为了使本组得到更高的分数,因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往日的逃避和慵懒懈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我们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掌握规律,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的基本做法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将他们组成若干个4-6人的学习小组。以六人一组为例,分配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各两人组成一组,尽量让组间的竞争力均衡。组内设组长,实施自我管理,有学习任务时组内要安排好记录员、发言人等,商量每个成员的职责与任务分工,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示其成果,促使学生发挥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言,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制定规则、及时评价
制定评价规则,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推进前提。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某个任务之后,根据表现小组可以得到积分,教师可采取总分月结制,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阶段性奖励。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具有好胜心(引用理论)”,教师可巧用此规律,为他们制造“获胜诱惑”,促使各组员凝集于共同的小组目标,激励他们为了积分而致力于合作互助,攻克难关。比如拼写单词比赛、朗读课文比赛、问题抢答比赛、对话表演比赛、复述课文故事比赛等。在平时我只要上Let's talk或Read and write部分就会设计一个“小组朗读”的环节,一方面是从他们的朗读看看他们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让学困生在集体朗读中把不懂的不会读的地方跟着身边的同学练好了。因为抽查朗读时小组的集体表现直接关系到整个小组的积分及荣誉,组内的优生也会很自觉地指导和帮助学困生,大家互相帮助争取进步。每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练习朗读时,各个小组都表现得很积极活跃,学习气氛非常浓。由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参与面更广,竞争激烈,获胜人数也多,原本不敢开口发言的学困生在小組成员的带动帮扶下也有了获奖的机会,更能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这种竞争机制除了可以运用于课堂上,也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如作业、听写、背诵课文、课堂检测、考试等多个方面,小学英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立体联动、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应非常注意立体联动,学生全面发展。一个小组之内有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如果总是统一步骤行动,到最后就只有那两三个人在发言,其他学生保持沉默。一方面,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会使优生的思维发展受到束缚;另一方面又给了个别比较懒惰的学生以“滥竽充数”的机会。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让他们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进行交流。组员们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各抒己见,也加深了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四、因材施策、遁序渐进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使用,要看课堂教学的具体需求。而且设计的任务不能太难,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难度系数太大的任务,只有少数几个优生才能完成,反而会让其他学生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挫伤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除了要注意任务难度,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接着明确要求以及目标并进行示范性操作;再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合作最后给予评价。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4 I have a pen pal A Let’s talk》(第四单元《我有一个笔友》A部分Let’s talk)时,我会先在Warm-up环节通过游戏“What’s missing”(少了什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五个四会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利用free-talk(自由交谈)复习重点句型“What’s your hobby?I like....”(你的爱好是什么?我喜欢……),然后进行听录音回答问题,跟读、朗读对话等一系列训练,做好这些铺垫后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和替换练习等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确保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的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由于我们的评价针对了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展示的空间,课堂不再只是优等生的天地,更是学困生的舞台。每名学困生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得到了组内成员更多的关注,优等生主动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往日面对学困生的那种傲慢和不屑一顾;学困生也不甘落后,为了使本组得到更高的分数,因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往日的逃避和慵懒懈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挖掘和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和体验中学习、运用英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我们应该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掌握规律,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佳效果。
- 【发布时间】2022/4/8 20:09:56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