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让古诗词教学具有新鲜感

 

【作者】 薛祖业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慎城镇回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使古诗词教学具有新鲜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学好古诗词无论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优秀古诗词被纳入语文课本,古诗词教学愈发得到重视。但以笔者的了解和观察,客观地说,目前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总体上看还不够成熟,仍存在着教学内容不丰富和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化的缺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古诗词学习效果不理想。
  一、注重积累,诵读助悟
  加强古诗的背诵,并不是最好的积累方法。片面的背诵,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背了下一篇忘了上一篇。这么一来,根本起不到积累的作用。相对于背诵积累,理解着积累更加重要。每篇古文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记忆时间增加,也能加强对于古文的融会贯通能力。苏教版教材选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选取的古诗难度逐渐增长,内容富有故事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文学积累。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长相思》时,课堂里17次传出诵读的声音,语言和精神在诵读中积淀,情感在诵读中飞扬。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境,读出了情,读出了韵,读出了心灵的诗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吟出不同的感悟,带领学生渐入佳境。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理清思路。诵读时,根据诵读内容配以图片音乐,而不再是单纯出示文字。这样,能使学生的诵读内容具有活力、生命力、感染力和震撼力。可以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然后把文字放入,再加以与意境相通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片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诵读,增添一份情调,也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之以渔,环境熏陶
  目前大多数老师对于古文授课的重点在于背诵上,认为背下来自然就理解了。对小学生而言,古诗古文课往往枯燥乏味,作为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积极性,比如播放与古文主旨一致的动画,与西方寓言比较古诗的联系和区别,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从学理上看,古诗的学习,更加侧重于抒情和说理。老师在授课时要更加注重对于文章感情基调的整体把握,将古文传递的思想深入课堂教学。只要主旨和思想正确把握,对于文章的理解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达到更好的学习理解效果。
  父母和老师的强制性背诵要求,让孩子们对于古诗古文的兴趣被磨灭,孩子们已经看不到古代诗歌的美好,而是认为古诗非常枯燥。所以学生们要主动接受古文学习,多阅读,多体会。在阅读和体会中积极思考,探索古诗中的奥妙。
  在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语句时,请教老师或者教辅书,也是一种赏析诗词的方式。总而言之,学生不要对古诗文产生负面情绪,如果已经产生了,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了解古文的美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才能沉下心来,认真赏析品味。
  三、找准诗眼,把握情感
  古人认为,每一首诗都会有诗眼。事实上,诗眼指的是诗中的关键部分,它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诗的内容,也是揭开诗的内涵的关键所在。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很显然是“漫卷诗书喜欲狂”。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整首诗都是围绕一个“喜”字进行描写的。
  诗的第一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这是对喜讯传来的描写;第二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是对人们听到胜利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第三句是“却看妻子愁何在”,这是对妻子儿女一改往日愁闷心情的描写;第四句是“漫卷诗书喜欲狂”,主要描写作者欣喜若狂的表现,索性连诗书都不看了。
  从第五句开始一直到最后,不仅仅描写了作者听到喜讯之后的思想演变过程,还描写了作者将来的计划和打算。听到喜讯之后固然要“纵酒高歌”、“青春作伴”,但是具体的行走路线呢?从巴峡至巫峡、襄阳至洛阳,作者想出了一条最为便捷的回乡路线。
  因此,诗眼实质就是总领全诗思想内涵的纲领,抓住全诗的纲领之后,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理解全诗的内在含义。不但如此,抓住诗眼之后也就抓住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四、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指的是诗人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而意境指的是寄托诗人感情的物象与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是最关键的一步,然后就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对意象进行进一步联想,使枯燥的文字演变成为充满美感的空间,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更完美的意境。
  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诗中明确列出了“月”、“乌”、“霜”、“江枫”、“渔火”以及“客船”等六种意象,其中“霜”能够体现一种凄冷的感觉,而“渔火”所展现的是孤寂、落寞的心情,再加上远处寒山寺的钟声以及近处的渔船,无一不促使作者生出一种浓重的思乡之情。
  凄冷的秋霜,孤寂的渔火,还有那寒山寺钟声的敲击,作者只能带着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入梦。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孤寂的枫桥夜泊图,当我们仔细品味这首诗的时候,大脑中立刻会浮现出情景交融的场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首诗是一首意境深远的佳作。我们不但要学会欣赏作者诗作中出现的景物,我们还要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内心感情的表达技巧。
  五、巧用媒介,辅助作用
  近年来多媒体在小学课堂已经得到了基本普及,如果教师能够用好这一新兴媒介,通过音乐、图片等形式给学生更多直观感受,将会对诗词教学起到非常大的辅助作用。
  1.以声促学。通过播放专业人士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在聆听或观看的过程中,逐步进入诗词意境,品味诗词情感。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时,教师就可以采取以声促学的方法,提前在网上查找该诗的诵读音频,在课上播放。伴随着磅礴大气的诵读,学生仿佛看见了大海的壮阔景象,一位居高临海、踌躇满志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名家的诵读可以通过合适的语音语调和恰到好处的语气转换让学生更加体会到诗人的情绪情感,也能让学生学到一些诵读技巧和方法。
  2.以图促学。图片往往能给人最直观的冲击和感受,一副恰到好处的图片将对理解古诗词大有帮助。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词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加入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藤、树等九种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在学生有了这些直观的感受后,进一步启发:词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何种情感?这种运用问题的直观引导法有助于将图片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缓解诗词学习的枯燥乏味,鼓励学生主动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图片内容与诗词内容观察对照中感悟体验诗词的情感意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正飞;;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好家长;2017年73期
  [2]吴海萍;;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J];课外语文;2018年13期

  • 【发布时间】2022/5/19 17:49:38
  • 【点击频次】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