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对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几点浅见

 

【作者】 姚 琴

【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过多追求物质文化而忽略精神层次的歧途,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我们也应该对思想道德品质做好保证。不同的时代,德育工作开展的任务目标也有所差异,需要根据所在时代的发展特点来改变教育发展要求,促进德育教育不断优化。面对小学德育教育,更要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阶段,融合智育、美育、体育等前提,以学生的成长个性特点为基础,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最终目标是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保护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形成优良思想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们也应该在教学工作中分析所现存的问题,探索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小学作为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在小学阶段。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消除负面的教育影响,通过小学德育工作方式创新和改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现存的问题,提高小学教育工作有效性。只有展开积极有效的德育教育,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的良好基础上,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化优秀人才。基于此,文章通过审慎分析现存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思考与讨论,希望能够给予小学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启发,帮助小学德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与优化。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工作者本身素养不足
  小学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基础,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的小学德育教育人员缺乏对其德育工作的重视意识。同时,校方和社会对于成绩的过分追求,也容易导致德育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步调,成为了陈旧思想的聚集地。德育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及时培养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从小学教育工作者本身进行德育教育优化。
  2.教学方式浮于理论
  德育教育长时间的僵化,导致许多教育工作者仍停留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中,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一味将理论知识用于“填鸭”。使用教材的内容进行理论教学的做法,只能应付思想品德课程的考核,而真正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核心和价值,导致学生在行为上时常出现偏颇。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技能,导致了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效果不佳,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
  3.教学活动单一,缺少形式与内容创新
  低效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往往仅仅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非常缺少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创新,不与其他的学科进行整合,也缺少教学实践活动,更脱离了生活本身。教育方式灵活性的缺乏,导致了活动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实际效果,也没有重视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互渗透,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1.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素养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养是决定小学德育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能够在与学生的教学活动接触当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进行充分的小学德育教育者的建设工作,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校方角度出发,要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讲座,不断督促教师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以满足德育教育的工作需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本身,教师也应该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用充分的职业道德感和使命感树立道德精神,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自身为榜样,让学生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形成学校范围内的德育教育良好氛围。此外,德育教育工作的技能优化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中不断积累、提升,从而为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根基。
  2.根据学生特点优化教学方式
  针对德育教育工作浮于理论而不落于实际的问题,首先教师应该纠正德育教育工作的观念,摆正教育工作的态度,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通过观察沟通和交流来了解学生们在思想道德品质上的问题与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避免让德育工作停留于理论层面,最直接的方式是在生活中充分体现德育工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在关注学生生活的同时,倾听学生的想法,耐心感化学生在思想上出现的偏差,与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从而开展积极有效的德育教育。
  3.结合跨学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实际上德育教育活动如果停留在理论教育,始终会有一定的局限。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落实于实践在生活中明确德育的内涵,学校应当组织丰富的德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和表演比赛以宣传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阶段,在有效融合智育、美育、体育等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个性特点,创新德育渗透方式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做到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应当受到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首先,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自觉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德育教育素养,端正德育教育态度,从自身做起,影响学生在生活当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此外,也要重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不能浮与理论层面,而要让学生能在生活与实践当中学会做一个有品德有担当,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自觉行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优良学生。
  参考文献:
  [1]杨远志.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C]//.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325-326.DOI:10.26914/c.cnkihy.2020.008944.
  [2]夏楠.关于如何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53-54.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1:48
  • 【点击频次】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