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作者】 朱丽莉

【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价值与意义,科学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形式,拓展德育教育有效路径,提升小学生德育素养。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育人目标和方向,借助德育教育过程,培养学生健康身心、高尚品质、优秀人格,为学生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发展规律科学开展创新性德育育人活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教学分析活动,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竞争力,为学生深度、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鉴参考素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小学课程结构组成中,要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结合德育教学路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强化探究学习兴趣,为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开展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当前小学生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科学开展德育育人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助力小学生提升德育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内容,借助德育教育优化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德行品质,彰显现代化教育模式下德育育人的价值与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创设德育情境,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德育育人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育人目标和方向,有效培养学实践学习技能,为学生快速掌握德育知识要点与重点做好准确。因此,教师要借助情境创设过程,培养学生德育意识、锻炼德行品质。
  例如: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创设“垃圾分类”实践情境,引发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小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比如:教师通过将:果皮、电池、过期药品、破旧衣服、废旧电池等物品图片展示出来,让小学生结合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帮助学生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开展实践学习与探索创新活动,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竞争力。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展示出“保护环境”其他做法,激发小学生的认同意识,让小学生在具体学习环节中,培养学科思维、建立学习认知,从而科学开展学习与拓展活动。比如:通过出示动画素材:灰蒙蒙的天上,飘着塑料袋,小鸟找不到一颗长满树叶的大树;人们出行必须要带着厚厚的口罩,在一系列的教学图片展示下,激发学生实践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综合能力。
  二、巧用激励手段,提升快乐体验
  小学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有效开展激励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激励手段的促进下,提升成长、学习、生活的快乐体验感,为小学生全面开展德育学习活动提供助力。因此,在激励教育手段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趣味性、娱乐性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课程学习体验能力,为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开展实践学习活动铺平道路。
  例如:在班级组织的每周五“大扫除”劳动中,教师运用激励的形式,激发小学生劳动意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通过自己利索能级的劳动,打造出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的班级环境,突出班级创设特色,突出“班本”教育理念。比如:在擦桌椅、扫地面等劳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合作完成劳动任务,提高学生劳动综合。同时,教师还要将“爱劳动”的品质延伸到学生家庭生活中,通过设计家庭劳动作业,帮助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付出,促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承担,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个人核心素养,彰显德育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
  三、实施联动教育,开展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德育环境。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要联动家长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提升家长与实践学习的探索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实践学习技能与水平,彰显我国小学德育育人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拉近师生、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三者之间形成默契性,共同提升德育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师组织的“亲子运动会”活动中,通过“两人三足”游戏体验过程,帮助小学生了解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价值,使小学生在“两人三足”游戏径赛中,培养竞技意识、提升体育素质,从而建立良好的体育运动竞技意境神,以家庭为代为传播求真务实、拓展创新思想。再比如:在“时空隧道”游戏活动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要让小学生懂得奉献、懂得取舍,在集体利益面前,要舍弃小我、成全大我。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理想能力,通过创设多样性亲子游戏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紧迫感和探究力,使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培养拼搏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彰显小学德育教育重要育人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打好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科学应用德育教育手段,增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培养,为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开展学习与拓展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融合新课改育人目标与方向,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综合能力,为学生快速、高效、全面掌握德育知识做好铺垫。教师要借助丰富的德育育人内容、多样的德育育人形式,科学开展创新性、多样性教学指导活动,通过合理开展互动交流过程,激发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增强小学生个人核心素养,彰显德育育人的重要价值与内涵。
  参考文献:
  [1]王云云.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J]. 教育新探索,2021,3(5).
  [2]张悦. 以音育人,携音共进——试论小学音乐课堂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J]. 戏剧之家,2021,(04):118-119.
  [3]罗国凤.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95.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1:58
  • 【点击频次】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