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实践模式,与群文阅读共同担当着学生课外阅读拓展视野丰富见闻等培养重任。本文探讨了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有效实施的引导“主题回顾”、概览“阅读笔记”、开展“片段分享”和促进“主题拓展”等四种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实施;有效
“得阅读者得语文”是近年来对阅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又一次呐喊。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脱引而出成为有良好阅读素养的人,语文界对阅读教学的探索一刻都没有停息过,特别是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学生课外阅读倡导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在群文阅读探索中整本书阅读又出现在一线教师视野中。作为爱探索的我也加入了这样的实践行列,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余时间里有更强烈的阅读意愿和丰富的阅读机会,能自觉地将课余时间放在阅读上,在经历多次阅读实践基础上实现视野拓展和见闻丰富,发展理解阅读能力。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
一、引导“主题回顾”
学生整本书阅读不是一朝之功,需要诸多课余时间。很多阅读过的内容,可能会时间的间隔过久而慢慢遗忘。因此,引导学生“主题回顾”实际上就是对阅读过的内容在再与该书接触时采取扫描式阅读,在快速浏览中回顾前期阅读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未读部分既可以将前后进行联系,更利用全面了解又能实现整体感知。对于这一方法,我们应结合语文教材中的长篇课文教学将这种思想和方法授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整本书阅读的操作方法而获得有意义的理解。
二、概览“阅读笔记”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成人看小说。后者是一种娱乐,而前者是一种学习。对于读过的内容除了采取“主题回顾”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概览“阅读笔记”以此来唤醒阅读内容的感知。这虽然等同于课文复习,但这可以让更快速地全面地掌握读过部分的章节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应将读写结合作为一项“硬规定”来抓。现在学生读书不用笔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他们更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实践理念。因此,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检查读书笔记作为周作业的重要一项来抓,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前都有将“采蜜本”和笔备在相应位置。我在实践中采取了“阅读记录表”策略,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后必须填写上阅读时间、内容和简要心得,以备日后再读进行概览。
三、开展“片段分享”
整本书阅读对于抽象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时间跨度过长,为了督促学生把过程落实到每一天中我们可以定期开展“片段分享”活动,要求学生把近期阅读收获进行分享。这是我在探索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开胃菜,对于爱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最乐意把书中的人物故事和科学奥秘讲出来分享给大家。在分享的交流中通过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一起学习阅读、记忆、理解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人和团体的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果分享中学生获得了不论深刻还是肤浅的感知和理解,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都应对他们的感知和理解给予足够的尊重,毕竟阅读本身就具有“哈姆雷特”现象,这样的肯定和尊重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但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还要扮演多种角色发挥多种角色作用——成为学生阅读热情的激发者、方法的授予者、过程的引导者、交流时的聆听者以及取向的引领人,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的作用,不要过多地占用学生分享时间,也没有必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讲解,而是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认识以及观点的引导,让学生在丰富阅读视野的同时要在思想熏陶感染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在多元观点有冲突时教师更要作好导向工作。这样的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思想又培养了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在“聊书”式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这种主体性在适宜的轻松的阅读环境下显得更为主动和积极,课堂不乏精彩和生成,过程中出现的很多资源会让教师产生要教给学生的东西越来越的感觉。
四、促进“主题拓展”
当整本书阅读活动接近尾声,学生经历一次次片断分享后,还不能将其作用放大让更多学生得到阅读的滋养,我们还可以搭建平台促进“主题拓展”的实现,使文本对人的教育作用和培养作用在更大限度内发挥。要知道,课堂的功能就如同点燃一根导火索,不在于其本身的燃烧而在于星火燎原。促进整本书阅读“主题拓展”的作用不能仅限于发挥一个范例、一片试验田、一把钥匙的作用而应使其在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更精彩的平台上发挥育人效果。而要实现如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研究学生读过的书,与他们在内容感知上有相同的共性话题,这样才会“谈得来”“引导得深”“拓展到位”。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导向对书中的内容理解更深更全面。
整本书阅读虽然是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中的一种,但的确其在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兴趣中是其他阅读学习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作为该项活动的组织者在整本书的选择上应该能够注重知识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尽可能在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发展思维,进而提升其人文素质中起到积极作用。特别在选书选文时更要用心费力,让能激学生兴趣的内容先接触学生视野,使学生产生阅读需要,进而实现“我要读”。在增强阅读意愿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该项活动取得成功的最有效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力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建议[J].中小学教育,2020年。
[2]霍聃妮,“整本书”让课外阅读绽放异彩——浅谈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J].新课程,201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实施;有效
“得阅读者得语文”是近年来对阅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又一次呐喊。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脱引而出成为有良好阅读素养的人,语文界对阅读教学的探索一刻都没有停息过,特别是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学生课外阅读倡导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在群文阅读探索中整本书阅读又出现在一线教师视野中。作为爱探索的我也加入了这样的实践行列,目的是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余时间里有更强烈的阅读意愿和丰富的阅读机会,能自觉地将课余时间放在阅读上,在经历多次阅读实践基础上实现视野拓展和见闻丰富,发展理解阅读能力。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实施。
一、引导“主题回顾”
学生整本书阅读不是一朝之功,需要诸多课余时间。很多阅读过的内容,可能会时间的间隔过久而慢慢遗忘。因此,引导学生“主题回顾”实际上就是对阅读过的内容在再与该书接触时采取扫描式阅读,在快速浏览中回顾前期阅读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阅读未读部分既可以将前后进行联系,更利用全面了解又能实现整体感知。对于这一方法,我们应结合语文教材中的长篇课文教学将这种思想和方法授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整本书阅读的操作方法而获得有意义的理解。
二、概览“阅读笔记”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成人看小说。后者是一种娱乐,而前者是一种学习。对于读过的内容除了采取“主题回顾”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概览“阅读笔记”以此来唤醒阅读内容的感知。这虽然等同于课文复习,但这可以让更快速地全面地掌握读过部分的章节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时应将读写结合作为一项“硬规定”来抓。现在学生读书不用笔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他们更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实践理念。因此,在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检查读书笔记作为周作业的重要一项来抓,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之前都有将“采蜜本”和笔备在相应位置。我在实践中采取了“阅读记录表”策略,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后必须填写上阅读时间、内容和简要心得,以备日后再读进行概览。
三、开展“片段分享”
整本书阅读对于抽象阅读的小学生来说时间跨度过长,为了督促学生把过程落实到每一天中我们可以定期开展“片段分享”活动,要求学生把近期阅读收获进行分享。这是我在探索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开胃菜,对于爱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最乐意把书中的人物故事和科学奥秘讲出来分享给大家。在分享的交流中通过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不但可以让学生在一起学习阅读、记忆、理解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人和团体的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成果分享中学生获得了不论深刻还是肤浅的感知和理解,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都应对他们的感知和理解给予足够的尊重,毕竟阅读本身就具有“哈姆雷特”现象,这样的肯定和尊重能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但要正确定位自己的位置还要扮演多种角色发挥多种角色作用——成为学生阅读热情的激发者、方法的授予者、过程的引导者、交流时的聆听者以及取向的引领人,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的作用,不要过多地占用学生分享时间,也没有必要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讲解,而是注重对学生的多种认识以及观点的引导,让学生在丰富阅读视野的同时要在思想熏陶感染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在多元观点有冲突时教师更要作好导向工作。这样的教学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思想又培养了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在“聊书”式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这种主体性在适宜的轻松的阅读环境下显得更为主动和积极,课堂不乏精彩和生成,过程中出现的很多资源会让教师产生要教给学生的东西越来越的感觉。
四、促进“主题拓展”
当整本书阅读活动接近尾声,学生经历一次次片断分享后,还不能将其作用放大让更多学生得到阅读的滋养,我们还可以搭建平台促进“主题拓展”的实现,使文本对人的教育作用和培养作用在更大限度内发挥。要知道,课堂的功能就如同点燃一根导火索,不在于其本身的燃烧而在于星火燎原。促进整本书阅读“主题拓展”的作用不能仅限于发挥一个范例、一片试验田、一把钥匙的作用而应使其在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更精彩的平台上发挥育人效果。而要实现如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研究学生读过的书,与他们在内容感知上有相同的共性话题,这样才会“谈得来”“引导得深”“拓展到位”。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导向对书中的内容理解更深更全面。
整本书阅读虽然是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中的一种,但的确其在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兴趣中是其他阅读学习方法所不能替代的。教师作为该项活动的组织者在整本书的选择上应该能够注重知识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尽可能在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发展思维,进而提升其人文素质中起到积极作用。特别在选书选文时更要用心费力,让能激学生兴趣的内容先接触学生视野,使学生产生阅读需要,进而实现“我要读”。在增强阅读意愿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说是该项活动取得成功的最有效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力风,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建议[J].中小学教育,2020年。
[2]霍聃妮,“整本书”让课外阅读绽放异彩——浅谈小学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策略[J].新课程,2017年。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3:08
- 【点击频次】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