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作者】 杨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落润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我们信息技术课“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信息技术课堂中一些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为众多教师努力探索的方向。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我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在此得到同行们的指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信息技术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 
  英国文豪肖伯纳曾作过一个的比喻,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几个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多学一点儿东西。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两人分为一小组,12个同学组成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信息技术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既形成了以学生集体自主活动的主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因为对于一项集体活动,只有合作愉快了,才有可能获胜。 
  随着网络教学的兴起,它正逐步成为继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后的又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高度体现了教学个性和协作学习模式的统一。比如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的广播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来解决问题,当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合作技巧。又如,学生还可以借助联网功能,在其它用户那儿寻找信息,便于自学,同学间的联机讨论则能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这是一个性飞扬的时代,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同时,我们的学习还更需要合作。为此,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们,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正如皮亚杰所指出的“协作学习在儿童认知发展建构中是一种主要的方式”。
  三、结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要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在教学关于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候,其教学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修改单元格中的错误数据、调整表格等,最终学会独立制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的表格制作要求:让基础差、速度慢的学生完成表格掺入、数据输入即可,让中等水平的学生完成数据输入、数据修改等,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更多的目标要求。这样的学习安排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同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课堂时间的合理组织。
  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术的评价,目的当然不是要把我们的学术分类或者分等,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评价这个手段来改进我们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学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积极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学生对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学会加以改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即便我们发现了学生有了小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对此进行赞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可以起到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此外,还应结合计算机的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在应用上采取边学边用的策略,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3:43
  • 【点击频次】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