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作者】 唐 瑞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隆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虽然源于生活实际,但概念相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常兴趣不足,往往把学习它看成是一种精神负担。对此,我们就要积极调动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注重导入艺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想要让人有兴致读下去,它的开头是否引人入胜很是关键。一堂课也是这样,课的导入如何,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效果取得。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妙趣横生新颖别致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作用,能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愿意学习,很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当然,导入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讲述故事,设置悬念,旧知导入,名言警句,生活事例等,但是如何选择才算恰当,才能吸引学生呢?那么我们就要准确把握教材,熟练掌握教材,针对教学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讲《青春的情绪》这节时,我就采用了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视频的方式导入。让同学们跟随小莱莉成长变化来了解情绪的作用和如何正确面对不同的情绪。这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讨论探究也很主动。可见,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还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主动学习
  营造一种宽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学,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节时,我就创设合作实践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我出示了一个在山清水秀的村庄建化学药品厂的案例:对学生提出作为村民的你们,是反对还是赞成建厂?请你为我们村的发展献计献策的问题。全班以各小组为单位,同学们积极热烈的讨论,开动脑筋献计献策,在各组出示讨论结果时,同学们的探究成果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说,建厂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破坏再建设的道路。我们村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致富,如开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顺势我又创设问题情境:“可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又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又再次情绪高涨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有效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深刻理解课程的学习目的,享受思想品德课所带来的快乐和作用。
  首先,把实践活动作为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采用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比如,在讲《法律伴我们成长》时,由同学们组成“现场法庭”,对所给出的案例和同学们课前所搜集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判决,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激发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形象,使他们能主动去学。
  其次,把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比如《积极奉献社会》一课,我们开展了爱心服务进社区的活动;《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我们在街道进行了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宣传;《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我们请工商所的同志来为我们举办了消费者维权的讲座。这不仅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了社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了实际生活中,也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者,我也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鼓励同学们亲近社会,关心社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养成平时读书看报,看新闻,听广播的好习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
  四、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言语艺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使抽象的教材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上《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就运用丰富面部表情,让同学们感受人情绪的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不仅使课堂充满了笑声,学生也很快理解了学习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言语艺术,让抽象的枯燥的呆板的政治术语,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言语把它解析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亲切,化呆板为活跃,让知识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浅显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很快上升为理性,更快地把握知识点。例如我在上《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课,为了让同学们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就用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讲述“我倒霉的一天”的种种遭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让同学们知道了,这些遭遇不该自认倒霉,而要懂得寻找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节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要是喜欢某位老师的课,上课的时候就显得特别专心认真,态度非常积极;要是不喜欢某位老师的课,上课的时候就显得无精打采,神情游走。我们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过程,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冷淡,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本着“以人为本”、“爱即是教育”的思想,真诚的去对待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拉近彼此的距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课堂上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师生心理相容的关系,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你就可以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的方法有很多。还有待我们去努力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4:23
  • 【点击频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