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主题阅读策略和课堂模式

 

【作者】 田仁兴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主题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不仅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而且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所以,加强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和运用的力度,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课堂模式;策略
  一、主题阅读教学特征
  (一)以教材为主题核心
  教材依照每个单元均体现出“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均衡递进的特点,这种编排理念在每课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渗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认识到编者的用意,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涵养性情,热爱祖国、大自然与美好事物,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会观察、发现与探索,能够阅读童话、寓言、神话、诗歌等各类经典文本,并习得交流、表达的方法,乐于与人分享。理解教材单元的设计用意,有助于教师抓住核心,开展主题阅读教学。
  (二)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
  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所谓主题阅读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效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主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阅读课程资源。这里所说的”一主”就是以统编教材为主体,而“多元”则指教师紧紧围绕教材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经典诗文等拓展阅读资源。这种以每个单元主题文化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主体阅读教学呼唤创新,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丰富阅读学习契机。选定主题阅读内容,确定阅读方向,创新阅读引导,优化阅读环境,升级阅读训练,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强化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应充分借助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开展多篇文本的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由于阅读多篇文本不但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语文能力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在选择阅读文本时,必须以教研组力量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与主题阅读教学相关的课外拓展资源,然后仔细筛选符合要求的阅读文本,这样才能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一)略读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教师“略读导引课”是确保主题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之前,必须先利用单元导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单元的主题和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单元主题以及课文整体性的认识:然后在学生对整个单元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本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读课题、诵读单元导语以及浏览课文等方式,明确单元主题以及课文学习方法,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精读
  精读是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积累知识为目的的读书方法。即精细深入的阅读。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把字字句句读明白,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朱熹)的融会贯通的理解水平。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细琢细磨的研读,经过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理解。教师“以文带课”实际上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精读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掌握略读导引课的学法以及思路,以便在遇到相似主题的文章时,能够台理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相关内容。[2]这种注重学法迁移与运用的主题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学生阅读量的方式,实现阅读学习方法迁移的目标,进而帮助学生在不断积累、沉淀以及丰富的过程中,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海读
  教师的“海读拓展课”就是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开阔眼界。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开展海读拓展教学时,必须将学生浏览、默读以及速读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引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单元主题。另外,为了主题阅读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师在开展海读拓展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和沟通,从而加深对主题阅读内容的理解。
  (四)分享思想
  “情感分享”就是在学完单元全部课文后,通过组织学生背诵教材课文以及课外拓展文本中经典诗文的方式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全面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的认识。教师在组织诵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说出自己对诵读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切的体验、最有趣的....这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诵读与交流分享的快乐,并为下一阶段的写作教学创设氛围、奠定基础。
  (五)读写结合
  “读写联动”主题阅读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同时还应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阅读训练,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掌握主题阅读方法,促进其写作能力全面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活动,学生有主题的读书,有精神引领的读书,就会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教材单元主题的指导下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抵达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样的阅读目标。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改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体现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盛从清.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13):67-68.
  [2]单泽飞.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1):21.
  [3]赵永福.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2020(29):16.
  [4]林水金.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18):160.
  [5]黄英.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8(30):11.
  [6]李海燕.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Z6):9-11.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5:25
  • 【点击频次】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