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作者】 陈 艳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临溪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小学数学教与学实现生活化的根本方法。而落实一理念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本文探讨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和主动走进生活两种方式来进行生活化。实施这种方法施教,其教学意义就是在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升上收获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让从生活抽象出来的知识又回到生活背景中去,让学生再认识,再发现,从而形成知识的形成与建构。我们知道,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大家共知的,这种学科学习需要学生具有良好抽象思维才能理解和掌握其内容,但是这些抽象的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实践,如何让认知水平有限的小学生有效地把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呢?如何让这些思维不对口的小学生来学数学呢?多年实践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这些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使知识从生活背景下被发现,从而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的学科本质,同时我们又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看到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这样发展应用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高效掌握和有效运用的“双赢”。故而,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坚持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道路,让数学与生活互融互促。下面,我就此谈谈。
  一、回归生活,在生活外衣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形成体系再编成教材,就是我们现行数学。而教学正是其逆过程,教师就应把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还原具象化,让枯燥的数学原理“穿上”趣味的“外衣”,使其兼具审美和智慧的双重特性,形成生活模型,化作教学实例。长期坚持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而走“从生活中来”之路,使教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返朴归真,也就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数学就像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样实在实用。实际教学中,我们仍以课堂为主阵地来实施生活化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观察,增强生活体验。现行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虽然基于学生实际而选编,但还有些内容与我们农村学生有一定时空距离。这种差距就是生活经验上的差距。新课标要求基于学生数学现实而施,而教师如何解决这种差距带来的教学影响就成为教学设计时的重点思考。正确的做法就是教学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在观察中增大扩大视野,丰富生活经验。例如《认识路线》的教学,教材上提供了城市公共汽车行驶路线的教学情境,这虽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对于众多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却又显得那么陌生。城市里的公共汽车,多数学生只听说过,只有少数人见过,极少数学生乘坐过。这样的生活背景给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进行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教学前,教师应采取让学生观看电视节目或影片、查阅图书、询问家长等途径,了解城市公车汽车的行驶情况,让“公共汽车”的生活影像真正在学生的头脑中浮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汽车行驶”的生活体验,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表演,再现生活情景。教材上的有些内容虽然描述的是学生常见的或者较为熟悉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但学生往往没有有目的的去观察,在熟视无睹的过程中并没有换来丰富感知,仍然是知之甚少。为解决这样生活经验过于贫乏的教学现实我们就可以再现生活情景,让从中体验感知,在亲临其境中加深感受,为更好地理解知识而铺垫。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教材提供了这样的情境图:“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在小学生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中,都是把比较多的物体平均分(被除数比除数大的),从来没有经历过教材所提供的问题,因而,学生们不知该如何去分。我就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自由发表见解,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台进行“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现场“数学表演”,在学生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是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逐一分成大小一样大的4份;另一种是把3块饼叠放在一起,然后平均分成4份。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在再现生活情景的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现实的生活事件或现象,这就为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构建了崭新的平台和体验机会。
  二、走进生活,在生活平台上应用数学知识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是各种学科知识的发源地。对于数学学科,可以说无时不处皆有,而且涉及各个学段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更为丰富和普遍。作为一线教师,应具备一双善于观察慧眼,能从平淡的生活事件或现象中寻找到生活现实与数学内容的联系点。在教学设计或实施时能有逻辑地打通过二者的关联而建立起认知的桥梁,让学生在走进生活中使他们感受到生活象是进了他们数学课堂,成为了学习的鲜活教材和应用的实践平台。为此,我们可采取三种路径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这个大平台上应用数学知识,以提升应用意识,一是联系学校生活,二是关联社会生活,三是应用家庭生活。这三个平台处处有数学,教师实施生活化就需要在接触数学知识时就能唤醒相应的前期经验。再把这种经验转化为引导学生观察相应现实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就可将自己的经验成为学生利用生活解决数学的一种实践体验。进而获得一种数学认知和实践能力。
  综上,有效地数学教学应将课堂与生活建立起直接通道,发生学用紧密联系而实施生活化教学,以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效果最大化。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目的走进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增强现实经验,为更好地学习生活化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能力起到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艳红,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6年。
  [2]吴秀俊,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8年。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6:43
  • 【点击频次】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