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数学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经济发展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而科学选择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基础。作为新课改实践的我们,应把创建有效课堂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对数学实施有效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感受到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做到方法灵活,多样,才能满足课堂新颖有趣的需要。下面,我结合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学生视野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如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教师如果走进教室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如何认识新图形的话,恐怕学生们只会机械性地跟随教师识记,学习兴趣根本无从说起。由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无疑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师走进教室,可以先跟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图形家庭产生了争议,每个小图形都认为自己最漂亮,最有用。图形A说:我圆圆的脸最可爱最漂亮,而且我的用处最大,车子没了我,可就不能跑那么快了。图形B说:我才漂亮呢,我有尖尖的角,而且有很强的稳定性。图形C说:那我呢,我四四方方的脸棱角分明,而且我无比端正。他们各说各的优点,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我们帮助他们评评理好不好?这样,学生们一定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想认识这些图形。如此,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当然,兴趣的激发是多渠道的,除了上面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抓住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语等特感兴趣的特征进行激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一开课就可以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面带激笑对学生说:“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引领学生进入新授。
二、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我们知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有效的教师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温馨,对他们放开思维,大胆想象和标新立异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老师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鼓励性。
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里就消除了,大脑处于轻松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打比方、拟人的方式,让老师的语言更富有儿童气息。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就可以把0—10这些数字称着“数字娃娃”,“看它们多守纪律,排着整齐的队伍,按着顺序向我们走来了”。这样教学,一方面认识数的顺序,又进行了守纪教育,学生乐意接受,课堂气氛活跃。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说得不完整,老师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学生回答特别好、有创新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集体拍掌表扬。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
三、创新学习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有效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方法新颖,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也较独特,传统中的学习总是被动,静静地让学生听课。对于小学生,他们有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有好动的需求,如果仅让他们背着手儿学习,显得是不能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中,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习方法也要做到灵活多样。对于数学学习,我们可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猜猜看,共有几个角?有的学生说3个,有的学生说4个,有的学生说6个,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和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然后通过CAI课件的演示,证实说6个角的同学对了,并且教给学生数角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的探究方法。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养不是课本中的某个具体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价值。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素养的灵魂思想,才会在教学设计中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关注教学评价,发挥激励功能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才会乐于学习。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唤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应主要采用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真棒!你说的真精彩!你真行,连老师也佩服你!你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等;还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评比栏,在黑板上评红花、添笑脸,奖励小红星等;也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称赞;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可以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切不可为了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使学生迷失了自我。
总之,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教学后反思,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不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王丹,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
[2]易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5年.
[3]韦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2017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也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基础。作为新课改实践的我们,应把创建有效课堂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对数学实施有效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感受到了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做到方法灵活,多样,才能满足课堂新颖有趣的需要。下面,我结合近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创设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学生视野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如进行“认识图形”的教学,教师如果走进教室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生如何认识新图形的话,恐怕学生们只会机械性地跟随教师识记,学习兴趣根本无从说起。由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无疑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那么应该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师走进教室,可以先跟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图形家庭产生了争议,每个小图形都认为自己最漂亮,最有用。图形A说:我圆圆的脸最可爱最漂亮,而且我的用处最大,车子没了我,可就不能跑那么快了。图形B说:我才漂亮呢,我有尖尖的角,而且有很强的稳定性。图形C说:那我呢,我四四方方的脸棱角分明,而且我无比端正。他们各说各的优点,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我们帮助他们评评理好不好?这样,学生们一定兴趣大增,迫不及待地想认识这些图形。如此,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教学效率也就随之提高。当然,兴趣的激发是多渠道的,除了上面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抓住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语等特感兴趣的特征进行激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一开课就可以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面带激笑对学生说:“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引领学生进入新授。
二、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我们知道,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有效的教师语言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氛围的温馨,对他们放开思维,大胆想象和标新立异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老师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鼓励性。
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里就消除了,大脑处于轻松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用一些打比方、拟人的方式,让老师的语言更富有儿童气息。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就可以把0—10这些数字称着“数字娃娃”,“看它们多守纪律,排着整齐的队伍,按着顺序向我们走来了”。这样教学,一方面认识数的顺序,又进行了守纪教育,学生乐意接受,课堂气氛活跃。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说得不完整,老师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学生回答特别好、有创新的,奖励一朵小红花,并集体拍掌表扬。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
三、创新学习方式,发散学生思维
有效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方法新颖,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也较独特,传统中的学习总是被动,静静地让学生听课。对于小学生,他们有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有好动的需求,如果仅让他们背着手儿学习,显得是不能收到理想效果的。教学中,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习方法也要做到灵活多样。对于数学学习,我们可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比如,在教学了“角的初步认识”后,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猜猜看,共有几个角?有的学生说3个,有的学生说4个,有的学生说6个,老师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和方法,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鼓励,然后通过CAI课件的演示,证实说6个角的同学对了,并且教给学生数角的方法。这样做,一方面保护了大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教给了学生的探究方法。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素养不是课本中的某个具体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价值。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素养的灵魂思想,才会在教学设计中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四、关注教学评价,发挥激励功能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才会乐于学习。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唤起学生心中的自豪感。因此,在课堂评价中应主要采用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如:你真棒!你说的真精彩!你真行,连老师也佩服你!你是个会动脑筋的孩子等;还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评比栏,在黑板上评红花、添笑脸,奖励小红星等;也可以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称赞;当孩子回答完问题后可以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切不可为了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使学生迷失了自我。
总之,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教学后反思,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会不断进步的。
参考文献:
[1]王丹,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
[2]易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教育现代化,2015年.
[3]韦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J].新课程,2017年.
- 【发布时间】2022/5/19 17:57:46
- 【点击频次】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