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用心看世界 巧手画生活
——让小学美术课堂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的。”的确,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生活就无法实施教育。而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捕捉各种信息,发现在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美。美术就是这样一门极富创造力的学科和艺术,它需要观察、需要教育,当然也需要实践。都说艺术源于劳动、源于实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真实的生活经验属实太少,他们对好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将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大胆探索,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美,将它融入到美术创作中去,那美育效果岂不是事半功倍吗?
实验二小陈怡和薛梅老师就为孩子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将美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平台。人美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长呀长》是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十分贴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植物在孩子们的身边随处可见,种类繁多、形态万千。然而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个个都有过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件既新奇又有趣的事情。上课前,陈老师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西瓜籽,玉米、向日葵籽、大豆等,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种子的颜色、外形,让他们猜测这些分别是什么植物的种子,并让想象这些种子长大后的样子。接着播放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时不时发出的感叹声。美育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启发人的思维,打破框架的约束。今天的作业如果只是在画作上表现,那孩子们所有的热情和好奇一定不能被满足。于是陈老师和薛老师对孩子们讲,你们想不想自己种一次植物,去见证一下它们的生长?孩子们“哇”的一声沸腾了,极大的热情被点燃!
学校正好有农耕园,这不正是孩子们种植植物的好机会吗?下课后,两位老师分别联系所教学班级的班主任,和他们交流想法,让孩子们亲自种植一种植物,把植物生长的每一步都用画笔记录下来,做成一本植物生长记录册或绘本,最后可以在班队课上以口语交际课的方式交流。这个想法得到了几位班主任赞同和大力支持,老师们决定结合班队课完成这次实践活动。
第二天,各班的孩子都带来了自己的种子。下午课余时间,老师们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翻土、播种、浇水、记录。孩子们都格外认真,小心呵护着自己的种子,希望能茁壮成长。从那天以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望自己种下的植物,为它们浇水,施肥,并认真记录着植物生长的每一步。
就这样,一堂美术课《长呀长》,打破学科壁垒,摇身一变,变成美术学科与劳动、德育的碰撞。田间地头,孩子们抡着锄头躬身劳作,在精耕细作中,提升劳动技能;《植物生长记录画册》中,孩子们绘出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布局合理,线条流畅,极富表现力;班队课上,孩子们畅所欲言,从画册的创作谈到老师的肯定,从辛勤的耕耘谈到收获的喜悦,从播下种子谈到劳动成果的珍惜,从种植这一件事谈到做事要付出努力……一堂美术课实现了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其实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们的美术作品创作,大多是反映他们的生活日常的。因此让美术回归生活,让生活在美术作品中被呈现,不正是我们美术教育的至美境界吗?当我们教会了孩子们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他们才会用美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发现世界的美。我们强调体验,丰富感受,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比之教会他们绘画技法获益更多,影响也更深远。在大美育的背景下,美术老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慢慢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从而真正激发他们的美术创造能力。
- 【发布时间】2022/5/19 18:01:40
- 【点击频次】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