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

 

【作者】 代 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课改的这几年里,学校根据省市教委课改要求,又根据自身硬件、软件条件和师资情况进行课改与管理,就《体育与健康》部分的教学、管理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管理;教材内容;两全
  素质教育是根据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创造出来的教育学概念。它从培养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身,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体育教师最本质的工作。教师只有上好体育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使每个学生受到应有的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学校体育要树立以体育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观念、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强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属于实践类技能性课程,在教学中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突出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注重多样性,避免在运动中以智力为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与方式。增强学生体质与运动能力,以运动技能的提高为载体,运用、了解、掌握有关技能,培养习惯和运动专长的形成为主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心理、生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并从中培养学生的爱好与运动专长,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为了确保课程的落实又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水平、身体健康、实践与创新能力和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入手。为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成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和必修选择修两个部分组成,每周二个学时,一个模块18个学时为一个学分的方式,将必修、选修内容分为七个系列,其中田径、健康教育为必修各占一个学分。这七个系列可根据各校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分为田径、球类、体操、民族体育、新兴体育运动、水上运动、健康教育等方面。学生在完成必修模块的学习后,进行有目的的选修学习,并在三年内所选项目不超过五项。在选择项上根据我校具体条件选择田径(中长跑、跳高、跳远、铁饼、铅球)、健康教育(有关球类规则等)、球类(篮球、排球、羽毛球)、民体(武术等)、体操(技巧等)五个系列,分别在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学年内完成共198个学时11个学分的教学计划。
  二、合理选用教材内容 自主选项提高爱好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确定与选择内容的依据与基础。为了从“教师教教材”向“教师用教材”的转变,内容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为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指明了方向。使体育教师在明确目标指引下,具体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选编具体课堂教学内容或形成校本教材。
  体育教材内容的选用是在本校条件师资力量、场地器材设备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学生自己所爱好特长的运动项目(篮球或足球、武术等)进行选修。笔者对本地区学校体育情况进行调查,大多学生对运动项目感兴趣的内容主要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武术,这个结论反映了目前学生运动需要和兴趣趋向。这主要受本地区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体育教师专业项目及爱好的影响,以及和学生性别、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有关。青少年对外界事物认知和探索的“求变”特征,使他们在运动学习中,厌倦“机械性、模式化”运动和个体活动形式,球类项且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恰好能填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 
  另外教材内容和动作学习难度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新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教材学习和应用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教材的拓展性就是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向更高要求、更难动作挑战的机会。从而将自己经常最感兴趣的运动锁定在1至2个项目上,进一步选修提高,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或人际交往由此形成“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学生兴趣要充分激发 
  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出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注重“两全”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学困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学困生也能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联系生活,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学以致用,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22/5/19 18:02:48
  • 【点击频次】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