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 肖 瑶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第三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美育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感受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创造美好的生活。因此可以说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发源地,也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中渗透美育教育,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优化审美环境  
  音乐教学中,好的情景创设可以引人入胜,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创设音乐教学情景,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有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格言的挂幅应具有视觉审美的意义等,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舒适、高雅、愉悦的心理感觉,从而激发学生想上音乐课的兴趣。其次,音乐教师用得体的服饰美、优雅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教态、生动有趣的语言、幽默机智的讲解、优美动听的范唱等来激发学习兴趣,传达出音乐的美。  创设音乐教学情景,不仅适合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同时也适合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得作用,用于音乐教学得起始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起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宜人,感人的审美效应。总之,通过创设某些“情”和某种“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求知欲,优化审美环境,为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音乐艺术的形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打下良好基础。 
  二、设计科学教学的方法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感受美,由于审美型的音乐课与传统的音乐课教学目的不同。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不同,其特点是更加科学化、更加艺术化。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多地诉诸理念或单靠教师单向的信息灌输是违背学生心理特点的。没有孩子亲自参加到活动中去就谈不上真正的感受音乐,没有对音乐真正的感受也就谈不上审美教育。这些活动包括律动、舞蹈、表演、游戏、演奏、创作等在学生学完歌曲后,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编动作,然后教师把它串成表演,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而且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去学会创造美。通过以上达到对歌曲的思想美和音乐美的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2、在获得美感的基础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从心理学角度看,凡是喜欢某个事物一般说学生对这个事物的学习兴趣就愈高,印象愈深,所学的知识技能也更牢固。例如讲一个休止符,先让学生听唱几条带有休止符的乐句。让学生感受体止符在乐曲中停顿所展示的美,然后,教师再概括小结休止符的作用,这样学生从美的享受中获得了知识。
  3、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如果说审美是一种评价,一种体验的话。那么对音乐审美的最好形式莫过于音乐欣赏。音乐欣赏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初步感知阶段,感受音乐的外形;第二层次理解体验音乐的情感;第三层次把握音乐蕴含的思想意义。 
  三、用读、拍、打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读、拍、打结合的方法,如在学唱《母鸡叫格格》这首歌曲时,先出示曲谱节奏,我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小组进行视读练习,等到读熟练流畅后进行视拍节奏,最后教师弹旋律学生边读边拍节奏进行合奏练习,加入歌词进行朗读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练习中的节奏规律发打击乐器让学生自己创作、编排、自打节奏、随琴用模唱旋律。这不但为学习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晤能力。
  四、切合实际,创新教法
  审美也需要创造,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和手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我;同时,可以开展分组讨论设计;还可以安排汇报表演等等,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并有自己独特的创造。
  音乐教学是小学重点教学项目之一,优质的音乐教学能够带领学生领悟乐曲中的美感,通过优美的歌声抒发内心的情感,从小培养良好的情操与音乐审美素养能力。音乐不仅仅是实施美育教学的重点途径,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教育,从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借助音乐的载体,促进学生情操的培养与发展。
  • 【发布时间】2022/5/19 18:03:22
  • 【点击频次】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