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试论农村小学高年级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作者】 张 涛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要。在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过程中,“阅读”这一环节越来越凸显其地位的重要性,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不少专家学者基于自身的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探索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即主题阅读教学。本文在课程整合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之上,在实际调查研究中了解目前农村小学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教学改进策略,以期丰富目前还不完善的主题阅读教学理论,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主题阅读;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就是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
  主题阅读教学,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主题阅读中,倡导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这,给学生带来的是豁然开朗。冥冥中觉得,似乎苦苦寻觅的语文教学曙光已经看到,我仿佛看见了我跟学生们正在课堂上极力地、有滋有味地吮吸着阅读的养分,好像还能听到我们一起在语文天地中拔节成长。
  一、主题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语文教师上课时总是逐字逐句地分析,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情体验的生成上,人文思想的熏陶上,丢掉了语文学“语”习“文”的本质,没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即重“人文”轻“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与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学生要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准确、熟练地从别人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   
  2.当下,有一些语文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应试教育对师生的影响深远。考试中的阅读短文和作文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综合检测。阅读短文的题目主要是从人文思想的角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唯一的真正能体现语文综合实践的考试题目――作文,却成了摆设,即重“知识”轻“实践”。说到底,还是教师的思想出了问题,导致到了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指导学生写字、读词、体会句子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   
  3.主题阅读教学不提习作,习作教学不谈主题阅读,导致学生能明确习作要求,有合适的素材,却不知如何组织运用语言,把内心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文章“写了什么”,人人都能看得见,而“怎么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出现读写分家,没有发挥好“教材”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阅读课的教学思路,要更多地从“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就要把阅读教学作为桥梁,侧重指导学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和感悟,充分挖掘和发挥好“教材”示范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提高主题阅读教学时效性的对策
  1.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凸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熟练地、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人文性”是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是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则是工具性的升华,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主题阅读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既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也要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   
  2.叶圣陶先生有言: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一篇篇课文作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话。语文的本色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言语表达的秘密:通过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言语表达的特点,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需求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总之,主题阅读教学要做到:回归语文本色。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会通过哪些方法或手段凸显思想感情。会表达才是真正地学好了语文,这样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   
  3.主题阅读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搭建实践语言的舞台。很多教师认为,完成语文课本中规定的八篇习作就是实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其实不是这样的。园地中的习作有些和单元主题相差甚远,不能及时检验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要充分有效地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练笔,这样学生才能有法可依,才能在练笔中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帮助学生提升、内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语言文字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栗新宇.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21.DOI:10.27833/d.cnki.gjlhw.2021.000170.
  [2]王淑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教育,2020(30):167-168.
  [3]徐丽红.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教学[J].新课程(上),2019(11):40.
  [4]黄英.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少年,2018(30):11.
  [5]姜璐.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
  • 【发布时间】2022/5/19 18:05:45
  • 【点击频次】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