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作者】 罗 静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长田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各个年级阅读教学都应承担的教学任务。这是一项贵在坚持才能落实的培养任务。本文探讨了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的激发兴趣、形成习惯、范读摹仿等三项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可以说是一道风景线,因朗读课堂才活跃,因朗读语文课才具有灵动和感受。新课标在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要求一线教学必须重视朗读开展,而且还是各个年级阅读课堂教学都必须如此。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每篇课文之后的作业题目中都会有一道朗读作业。可见,编者在落实新课标上是做到了坚持的。作为一线教师,自然也应随着教材安排带着新课标要求去进行落实。多读书、读好书看似两言六字的说法,却难以实现。因为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是多感官配合的结果,需要目视、口动、耳闻、心记综合作用,才能把这心智活动作用最大化——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以及促进对词语的理解和文章层次结构的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积极朗读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实现学生审美能力、情趣的发展,在培养想象力和理解力上也能起到积极作用。故而强化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是多方面的,是积极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那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新课改实践中作出了如下探索。
  一、多措并施,激发兴趣
  兴趣是朗读的动力。没有朗读兴趣就要求学生自主朗读是不现实的。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就必须以兴趣作动力支撑才能实现。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常常以阅读为训练载体强化兴趣培养,使之点燃朗读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不强烈的兴趣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波动或淡化。而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训练前期,大约两个月左右时间,学生朗读能力进步快,热情也较高。随着时间推移,大约在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们热情就开始下降,兴趣没有以前强烈了。而此时再强烈跟进,到了第六个月,他们在习惯了一定朗读方法技巧之后有了成功感,其兴趣和热情又开始提升。基于这样的过程和规律,我们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过程中应做到多措并施,使其强烈兴趣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其本人,使之常常有“我要读”之需。
  为此,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施这般措施:一是提高学生对学会朗读对自身发展的认识;二是以精彩的朗读唤起学生朗读需要;三是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节目让学生观之心动;四是采取激励机制注重过程表扬,让学生在体验成功感的过程中将体验转化为一种情绪力量,化为好好朗读和好好学习的实践愿望;五是经常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看到自我的进步并产生收获感。
  二、打好基础,形成习惯
  教育是什么?教育家叶老先生对此作了回答,他认为“就是培养习惯”这么简单。读书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的教育同样需要在过程加强习惯培养。新课标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所应达到的要求看似只有三点——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点要求是拾阶而上的要求,一点比一点难。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段,我们就一步一步做好,首先从达成“正确”这个目标做起,因为读好是以读正确为前提的。那何为“读好”?答案就是要做到“五不”。这“五不”也看似异常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他们在朗读一篇课堂的过程中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还是非常难的,只有一步一步强化训练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这个方面来说,抓得越早越好,我是从一年级学生入小学就开始严格训练要求,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古人就特别强调的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只有用心,唯有坚持,习惯才能得到形成。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范读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摹仿能力强。抓住这一特点来进行,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于语文知识不够丰富的他们,要把朗读技巧方法告诉他们是不能理解接受的,唯有把这种技巧方法通过渗透方式呈现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中,他们才可能感受到,并在摹仿中感悟到。基于此,作为教师,要重视朗读示范,从最基本的发音、正音、吐字开始,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去感受教师是如何处理停顿、轻重、快慢、语气的以及又是如何把握朗读节奏的。当学生发现教师在处理朗读方法与技巧的过程都是基于教材内容来进行的时,那他们就已经走在路上了。也就是说,在处理朗读技巧应用时,他们知道先应理解课文,从文本的基调去定朗读的语气和节奏,自然也就有一定朗读能力了。当然,这个效果大约在三四年级才可能实现。对于中低段,我们最好做到课课训练,以教师示范为常态,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去感受和体会。增多示范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直观感,更多体验机会。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打开网络上的朗读示范,让学生听听播音主持人朗读课文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所需要的培养方法还不止于以上三点,但从基本路径用好抓实就可确保我们直达了。也当然,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所需要的培养时间也不是一蹴而就,贵在长期落实。但凡习惯培养和能力提升在我看来都是“春播一粒粟”的坚持才会换来“秋收万颗籽”的回报。只要你有耐心,在持之以恒中的过程中有科学训练的系列化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相信他们朗读能力就会随着我们的努力而不断提高。这一点不容质疑。
  参考文献:
  [1]吴晓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J].教学与研究,2018年。
  [2]王朝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教育,2017年。
  • 【发布时间】2022/5/19 18:07:13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