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策略

 

【作者】 贾金花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桥亭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途径是我们在“教无定法”下的应作追求。本文在明确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探讨了分层施教、适时提出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揭示等渗透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渗透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二者从来都是并行出现在学生视野中的,其关系相辅相成。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学知识直接与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相结合,在对人们发展数学反哺生活的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又作为抽象的化身,反映的是教材中那些以粗体字呈现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的本质与内核,其理解与掌握对刚刚才发育抽象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又是非常有难度的。要教好这样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把握就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教学难度。而多年实践又证明,其不能象其他知识那样直接教或和盘托出,还只能采取渗透策略以践之。下面,我对此进行谈谈。
  一、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有分别有“了解”“理解”和“会应用”三个不同层级难度的层面。而对于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种特殊的知识同样存在这三个层面的要求。当然,更多的是“了解”,现行教材中有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归纳推理思想等众多思想。平常这些思想方法都是潜藏于教材中、知识后的,需要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把其揭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和体悟,并渐渐掌握。而对于数学方法,新课标在其文中则要求分明,三个层次都有。在教学中,既要让我们学生理解其运用,又要激发他们对数学思维的好奇与探究,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感悟思考,鼓励他们在面对问题解决要持续的探索、发现并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类法、类经法和反证法这三种方法,是以“了解”作为要求的,而对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降次法、统计法、转化法、图象法等数学方法则是以“理解”和“会应用”来提出的。对于教师教学在课堂上要注意掌握“了解”、“理解”和“会应用”这三个层面的具体要求,才能做到不拔高不次之。“了解”水平不能随便提升为“理解”,而“理解”水平也不能过份地将其提升为“会应用”,否则,就容易打消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削减其主体性,见到数学思想方法就会觉得其晦涩难懂,难以自拔。例如在九年级上期的教材中就明确提出了“反证法”这一概念,同时对其应用又作了具体要求,揭示了相关实施步骤,而新课程标准仅仅将“反证法”置于“了解”的层面来认知,作为教学的我们应该紧紧把握其要求这个“度”而进行教学实践,而不能随意拔高或降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愉悦和轻松。
  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渗透策略实施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特殊知识,我们在教学时首要前提就是要有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思想作行为指南,通过找准相应载体为平台,灵活渗透策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其相应要求,实现有质量的教学。
  (一)采取分层渗透策略。数学思想方法内涵很多,其研究的方式也很复杂。所以,要有分层的渗透与教法。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就要对三个年级、六本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深入研究,充分发掘渗透实施途径,从思想方法的观点出发,对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要作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可持续接纳能力等方面的具体研究再进行教学。例如,在教授同底数幂的相乘的内容时我们首先就要研究其计算法则,其途径就可以从底数与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方幂的计算和答案中去探寻计算方式,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大量运算方法和答案的分析总结中得出一种普遍性的计算方式,即用a表示底数,用m和n分别表示不同指数,然后用通用法则或公式来进行具体的计算。在课堂上,这种方法对于优生易理解掌握,但对于后进学生就需要教师多作降低要求的归纳和推进示范,让他们在直观中感受和体悟到,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有很好帮助。
  (二)适时提出相关概念。对于数学思想方法,虽然没有要求学生真正会运用,但其名称知晓是应该的。因此,在课堂上适当地对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精练和归纳,使其有清晰的概念认知,这是很合理的。要知道,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散在数学的各个环节,而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加以解决。因此,教师的归纳分析和适时提出相关名称是非常关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揭示。随着信息技术助教成常态,在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使其更直观生动。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化抽象的行家,其功能针对性强,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要求。因此,在现实环境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其进行学习,可以通过对已学过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唤醒和感悟,并赋予新的知识具有特定的含义;当原有的思想方法无法吸收新的信息或解决新的问题时,此时就会产生“顺应”的现象,也就是促使学生重构已存在的认知架构,即强化思想方法,使其印象更加深。这就是采取信息技术助教在促进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更直观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在建模思想渗透中我们就应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直观化,使其从抽象的数学表述中以“模”的形态来直观具象,这样学生在直观呈现中就可以将实际事物替代。
  当然,在教无定法下渗透策略也无止境。特别是“三活课堂”新课改推进中在“活用教法”倡导下各种教法层出不穷的背景里,作为一个爱课改的教师,自然就会主动出击找途径,使其更利于学生学,从而在提效增质中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教学梦。
  参考文献:
  [1]薛雯曦,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年。
  [2]王成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途径探寻[J].教学与研究,2019年。
  • 【发布时间】2022/6/19 17:45:28
  • 【点击频次】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