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汲取到相应的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公民。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就是达成该目标的主要阵地。因此,道德与法治并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相反,它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任务。基于此,道德与法治的任课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如何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既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也能在课后认真贯彻所学。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在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教师要想构建起高效课堂,就要从各方面入手,上至教师的备课,下至学生的实践,教师都要进细致的设计,以保证师生在课堂实战时更加高效。
一、注重备课的完整度
完整的一节课是从备课开始的,备课可以说是决定教师的课堂高效与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重视备课这个关键环节。备课有三个中心环节:第一是备教材,第二是备学生,第三是备教法,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首先在备教材上,教师要明确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具体目标,然后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熟悉所教年级的教材。通常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越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及应对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也就越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地熟悉教材和提炼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其次是备学生,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所处的两种阶段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第一是学生所处的年级要求教师了解这个年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和情况;第二是学生所处的具体班级要求教师了解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来进行更加细致的因材施教。最后是备教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备课的这三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为教师的高效课堂提供坚实的基础,都是教师要重视,且缺一不可的。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时,就要根据不同班级的班级氛围来展开不一样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细致的备课。教师要了解这一单元想要让学生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了解二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等,然后去了解每一个班级的班级氛围、班级规则、班干情况、学生大致情况,最后根据以上这些具体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法。这样整个完整的备课流程下来,教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每一个班级的因材施教,这就为课堂的高效完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
备课是课堂的重要一步,而授课则是课堂的关键一步,教师建设高效课堂的关键也在于授课的效率。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因此在课堂上,他们更多地需要教师去进行引导,并且当他们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了设置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来辅助课堂的完成,那么课堂的效率则会大大提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师所要教学的内容,设置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多个。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来设置课堂情境。低年级的同学刚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不久,他们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方法大多都是游戏法,所以教师利用游戏法来设置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课堂。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的可选择性就更加丰富了,教师可以选择故事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展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来设置课堂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到情境之中,并且切身体会其中的深意,这样就能更加快速且非常有效率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深化相应的道德情感。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体会到家的含义,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设置情境。在学习《父母多爱我》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分享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父母爱的行为和各种表现;在学习《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父母的样子,然后说说为什么在自己心中父母是这样的;在学习《家庭的记忆》时,教师可以让根据多媒体的提示,让学生回顾在各种年节时,一大家聚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在教学时可以用到这些设置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设置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三、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
道德与法治,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学习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人,而有道德、守法纪不止是在学校中需要时刻谨记的事情,更多的是在社会中需要做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领悟教材中的内容,还需要让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有充分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更深的体会,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真正地去明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人,并且为之付出了行动,而不是仅仅是纸上谈兵。一些简单且安全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拥有更加充实的课外时间,也能够反过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学生掌握的层次越深,就说明教师的课堂效率越高。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时,就可以和学生的班主任进行商讨,然后布置给全班学生一个共同完成的任务,可以是画黑板报,也可以是举行一场辩论赛等。并且这个任务是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全班同学自己去完成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主人,可以为班级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就是既要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知识,又要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外化于行,对此,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薛忠滨.运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21(22):178-179.
[2]张素芬.多角度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J].启迪与智慧(中),2020(11):91-92.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在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时,教师要想构建起高效课堂,就要从各方面入手,上至教师的备课,下至学生的实践,教师都要进细致的设计,以保证师生在课堂实战时更加高效。
一、注重备课的完整度
完整的一节课是从备课开始的,备课可以说是决定教师的课堂高效与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重视备课这个关键环节。备课有三个中心环节:第一是备教材,第二是备学生,第三是备教法,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首先在备教材上,教师要明确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的具体目标,然后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熟悉所教年级的教材。通常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度越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以及应对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也就越高。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地熟悉教材和提炼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其次是备学生,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所处的两种阶段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第一是学生所处的年级要求教师了解这个年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和情况;第二是学生所处的具体班级要求教师了解这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来进行更加细致的因材施教。最后是备教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备课的这三个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为教师的高效课堂提供坚实的基础,都是教师要重视,且缺一不可的。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时,就要根据不同班级的班级氛围来展开不一样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细致的备课。教师要了解这一单元想要让学生了解的内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了解二年级这个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等,然后去了解每一个班级的班级氛围、班级规则、班干情况、学生大致情况,最后根据以上这些具体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法。这样整个完整的备课流程下来,教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每一个班级的因材施教,这就为课堂的高效完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情境
备课是课堂的重要一步,而授课则是课堂的关键一步,教师建设高效课堂的关键也在于授课的效率。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因此在课堂上,他们更多地需要教师去进行引导,并且当他们学习新的内容时,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了设置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来辅助课堂的完成,那么课堂的效率则会大大提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师所要教学的内容,设置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多个。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法来设置课堂情境。低年级的同学刚刚从幼儿园转入小学不久,他们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方法大多都是游戏法,所以教师利用游戏法来设置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课堂。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的可选择性就更加丰富了,教师可以选择故事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展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来设置课堂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到情境之中,并且切身体会其中的深意,这样就能更加快速且非常有效率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深化相应的道德情感。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地体会到家的含义,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设置情境。在学习《父母多爱我》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分享会,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父母爱的行为和各种表现;在学习《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中父母的样子,然后说说为什么在自己心中父母是这样的;在学习《家庭的记忆》时,教师可以让根据多媒体的提示,让学生回顾在各种年节时,一大家聚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家是最温暖的港湾。在教学时可以用到这些设置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因课制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设置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三、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
道德与法治,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学习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人,而有道德、守法纪不止是在学校中需要时刻谨记的事情,更多的是在社会中需要做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领悟教材中的内容,还需要让学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有充分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内容都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更深的体会,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真正地去明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守法纪的人,并且为之付出了行动,而不是仅仅是纸上谈兵。一些简单且安全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拥有更加充实的课外时间,也能够反过来对课堂上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学生掌握的层次越深,就说明教师的课堂效率越高。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时,就可以和学生的班主任进行商讨,然后布置给全班学生一个共同完成的任务,可以是画黑板报,也可以是举行一场辩论赛等。并且这个任务是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全班同学自己去完成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到自己作为班级的主人,可以为班级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就是既要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中的知识,又要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外化于行,对此,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薛忠滨.运用情境教学搭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21(22):178-179.
[2]张素芬.多角度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构[J].启迪与智慧(中),2020(11):91-92.
- 【发布时间】2022/9/13 10:31:43
- 【点击频次】300